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6部分

不成什麼事,一旦死了,他的理論與學說,反倒會因為他死得壯烈或冤屈而得到傳播,成為反對手中的利器。象真德秀,他在最初幾乎在任何問題上與趙與莒唱反調,若當時趙與莒狠下心來,尋個罪狀殺之,那麼他必然以屈死的一代文宗理師之名載入史冊,他地那些親朋學生們,也會堅持他的那些反對理論在一切問題上繼續採取不合作態度。趙與莒自問不是那些被無良文人與無恥漢奸吹噓出來的“大帝”,大興文字獄和以言株連的這種事情他是做不出來的,在他看來,中華文明綿延不絕,成為古文明中碩果僅存,重要原因之一在於中華文明對異己的包容兼蓄,若走的是極端的道路,面對遊牧蠻族的不斷入侵,只怕早就滅絕了,老子所言“剛不能久柔不能守”,正如斯也。

“陛下勿用擔憂,中原地關鍵在真德秀身上。”崔與之笑道:“臣除了愛看《大宋時代週刊》之外,便是看《江淮國聞》,陛下最近心憂戰事,這《江淮國聞》未曾細看吧?”

趙與莒點了點頭,他的精力有限,關注前線戰事的同時,還要處置政務,同時還不能讓後宮的妃子、孩兒們受到冷落,因此對《江淮國聞》的關注就少了些。這一點周淑娘與謝道清便有差距,謝道清會整理好報紙上她認為對趙與莒有用的東西,在早餐時提醒趙與莒注意看,而周淑娘只是將報紙呈上罷了。

“真景希這個月以來,連線著寫了三篇關於朱子學說的文章。”崔與之慢慢地道:“皆是對朱子理學的極大推進呢。”

“盡有此事?”趙與莒對於理學之說不感興趣,故此並未關注。

“真景希第一篇文乃是《格物窮理論》,說的是此前朱子所說格物窮理為眾人理解所誤,先格物而後致知,致知而後窮理,窮理之後再指引格物,還引用了陛下之語,證大道非聖人之語,非帝王之詔,乃實踐躬行也。”

趙與莒微微一笑,這是古代版地“實踐是檢驗真理地唯一標準”,他拿出來,原本就是為了批判自董仲舒以來以聖人之言語評判是非的錯誤傾向。真德秀用這句話來解釋朱熹地格物致知論,倒是把原先這種觀點的謬誤破綻盡數改過了。

“真景希第二篇文乃是《氣化萬物論》,這倒是張子厚的關學了,真景希是看了其弟子李仕民帶來的流求初等學堂《煉化》教材而寫的,這廝在自家家中竟然仿著《煉化》所說做實驗,引得府邸大火,燒了三間屋了。”崔與之說到此處不禁笑了起來:“真景希雖是迂人,卻也是妙人。”

這個訊息趙與莒在霍重城的密諜奏報中見過,只是當時未曾細想,現在想來,看來這位理學大師竟然要從這社會學轉到自然學科上了。他也不禁笑道:“真景希在這《氣化萬物論》中說了什麼?”

“雖是借了張子厚關學與朱子理生萬物之說,合二為一,不過又有所創新。真景希以為,萬物變化枯榮自有其規律,人當以此規律為己所用,創福於國民,不可空談心性義理陛下,真景希說的雖是委婉,實際卻是承認智學中學以致用的那些言論呢。”

趙與莒默然半晌,真德秀這個理學大家能承認“智學”中學以致用的觀點,並且接受自然科學,這實在是他取得的一大進步。無論他願不願意,都必須承認,這個時代的理學家們是相當好學好思的一夥聰明人,若他們能認識到“學以致用”,兼蓄智學,那麼對於壯大他所培養的新勢力,會有無與倫比的作用。

“真景希第三篇乃是《內聖外王論》,陛下,此篇文章,臣建議陛下抽空可一讀之。”崔與之又道。

他一邊說一邊自炕旁拿來一折紙,趙與莒接過來一看,除了真德秀自己寫的《內聖外王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