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層指示。但是身處美國分公司的日本企業高層就非常為難,因為紐約與東京有十三到十四小時的時差,視乎美國是否夏令時間而定。總公司的指示要一個工作天才去到分公司,反過來也是一樣。即使緊急情況,要在辦公時間以外找到高層人員,是非常困難的事情。美國企業當然明白到這一點,於是在突發事件發生時,趁機佔日本企業的便宜。日本企業在歐美業績不好的原因,正是在此。
令次貸風暴擴散全球的另一個原因,是歐日企業並無次貸的分級,信貸就是信貸。歐日企業不會像美國企業那樣將錢借給沒錢還的人,所以不存在次貸信貸。除了英國之外,對歐日企業來說,次貸信貸是新事物。歐日企業的高層沒有花一點點時間去理解美國的次貸信貸為何物,只要看見AAA評級和有證券保險公司承保就放心買入。即使到了現在,香港財經界的人,仍然沒多少人真正花時間研究次貸及其衍生投資公具,極其量只知道一些基本資料。
筆者聽日本放送協會NHK新聞時,聽到NHK將美國次貸形容為”低所得者”貸款,即是專為低收入人士提供的貸款。可知歐日企業對美國次貸的誤解有多麼嚴重。
美國企業將信貸分成優惠與次貸兩個主要級別。有些美國機構將交替性A檔案Alt…A Paper信貸放入優惠級別,亦有機構將它放入次貸級別。可是,歐日企業將高風險的次貸級別信貸歸入信貸類別,與優惠信貸屬同一類別。就是因為不將次貸信貸分出來,歐日企業胡塗地大量購入次貸信貸相關的各式各樣投資工具,到了次貸風暴爆發之後,這些擁有次貸成分的證券夾雜在其它投資工具之中,已經無法得悉次貸的確實投入程度。
六、引發信換危機
近十年,美國信貸證券業急速發展的功臣,是摩根銀行()一位僱員,34歲的劍橋大學畢業生貝達馬斯達斯Blythe Masters。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九章 次貸危機產生的文化根源(8)
他在1995年發明的次貸衍生證券抵押債務證券,捲走全球股市萬億財富、令數以百計銀行和證券業大亨和高層人員引咎辭職、數十家銀行虧損嚴重。這裡所說的信換,即是信用違約交換證券(Credit Default S)。
次貸風暴颳起之後,大家對信換產生懷疑。它是銀行或者保險公司發行的證券,通常維期五年,屬於信貸對沖工具。買方支付一筆費用,賣方承擔第三方的信貸違約責任。簡單地說,信換證券是可以轉讓的信貸保險合約。信換證券和次貸證券一樣可以自由買賣。據估計,到2007年年底,市場上的信換證券金額達到45兆美元。單是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一家企業就持有信換證券總值7萬8千億美元。要是信換證券出事,後果不堪設想。
高盛證券就是因為買入信換證券,而在次貸風暴中大賺40億美元。過程如下:A公司買入以次貸為主的抵押債務證券100萬美元,同時與B銀行訂立信貸違約交換合約,每年分四季支付200點子,即是2%保險金,每季保金為5000美元。A公司有了這份信換證券之後,如果手持的抵押債務證券出現次貸斷供情況,淪為廢紙的話,B銀行要賠償A公司的損失。B銀行每季度可以從A公司,即是信換證券得到5000美元作為承擔風險的報酬。高盛證券知道次貸風險高,於是從A公司買入信換證券。結局是次貸供款人斷供,抵押債務證券損失85萬美元。B銀行要向高盛賠償85萬美元。A公司在抵押債務證券損失85萬美元,出售信換證券卻只得到2萬美元,以及免除支付保險費的責任。
次貸風暴爆發之後,市場疲弱,很多機構的信貸評級被調低。需要承擔信換證券責任的大企業立即拋售手頭上的信換證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