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4部分

便開始了主動尋求與太子對抗的機會,只是令格希元還是李治都沒有想到的是,李弘在軍中的強硬跟果決,與在朝堂之上完全不一樣。

安市城攻城一役,李弘可是徹底的震懾住了,打算一直繼續攪亂李弘作戰計劃的格希元,令其為了保住性命,變得不敢再在軍事上有所言語。

447 受教了

令任何人包括李治自己,都沒有想到,原本以為這一路上,格希元還會藉機為難、設障給李弘,但不知為何,格希元卻是老實了一路,到了最後,甚至變得倒像是李弘的臣子一般了。

無論是身為當事人的李治、李弘還是格希元,他們都沒有發覺,這種關係的轉變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但有一個人卻從皇帝陛下跟太子殿下之間的關係互動,以及皇帝陛下的神情舉止中,猜中了一些前瞻性的事情。

而恰巧不巧的,此人便是史藏詰,史藏詰與格希元同居一頂帳篷,臣子與臣子夜間躺在睡榻上,暗中聊一些皇家的事情,自然是再自然不過了。

也就是史藏詰的一番話,讓格希元茅塞頓開,一下子看清楚了前方自己的路,加上李弘的人格魅力,以及戰場上的殺伐果決,特別是那句沒有什麼重要的過大唐的利益這句話,讓他感到震驚的了。

所以,不知不覺間,李弘、李治、格希元之間便若有若無的發生了一些變化,也讓在遼東這段時日以來,所有的戰事都能夠順林的進行,其中自然也囊括了格希元的變化。

格希元之所以會在以前選擇站在李弘的對立面,無怪乎是他很清楚當今太子李弘在長安的形象,自打四歲被立為太子後,就沒有過一點兒太子的禮儀風範,皇家的禮制、典範等等,在太子身上一點兒也看不到影子。

這對向來注重皇家禮制、典範的格希元來說,也是讓他一直不看好李弘能夠順利繼承大統,能夠給大唐造福址的原因。

而在朝堂之上的百官當中,持有這種見解的人並不止他格希元一個,大部分沒有跟李弘有過交集的官員,基本上都持有這種想法兒。

而之所以李弘在去洛陽時才感到這股壓力,不再強出頭,其原因便是他龍媽武媚幫他承擔了大部分的壓力,與其說是承擔,不如說是,在李弘在安西那幾年間,他龍媽武媚替李治處理朝政期間,若有若無的便在朝堂之上形成了一股皇后的朝堂勢力。

而這股勢力裡面,自然是也有不看好太子李弘的官員,但因為李弘與武媚的母子關係比其他幾個皇子更加連心,而且當初以十歲之齡就保護過武媚,加上對賀蘭敏之、賀蘭敏月、武順等人的處理上,也讓武媚更加看好李弘。

況且,就算是李弘當年沒有挺身而出,危機時刻站在武媚的跟前保護武媚,沒有與武媚聯手對付武順跟賀蘭敏月,武媚在自己親生的幾個皇子當中,最為看好能夠繼承皇位的,依然還是李弘。

所以一部分不看好李弘,屬於武媚朝堂勢力的官員,自然是被武媚親自把這股,對李弘不滿的怨言給壓了下去。

李弘從當上太子至今,卻從來沒有為哪一本史籍作注,更別提是與其他臣子一同著書了,所以這也一直讓朝臣詬病。

而人家沛王李賢,則憂國憂民的為《後漢書》作注,以此借史書驚醒自己、警示朝臣,加上這幾年還與同其他臣子一同著了《修身要覽》、《君臣相起發事》等幾本書。

在名聲、名望上,向來也是一個愛民如子、尊敬朝臣的賢王,自然是吸收了一批臣子在其身邊。

格希元便是在如此背景下,被李賢吸收為自己人,而特別是給《後漢書》作注這種名傳千古的事情,文人臣子自然是不甘落於人後,巴不得跟隨沛王李賢一同作注、出書。

而從太子李弘來到遼東後,李治在明確得知李忠與賀蘭敏月已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