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謙老了,他已經六十三歲了,已經過了花甲之年,對於突然飛來的橫禍和梟悍的曹操,陶謙深感無能為力。
雖然有丹陽子弟兵的助戰,陶謙的軍隊還是在彭城之役中慘敗而歸,曹仁陣斬呂由,殺紅了眼的曹兵如霜雪覆地,撲天蓋地,勢不可擋。陶謙敗回郯城,吐血數升,一病不起。
曹操催動大軍,將郯城圍了個水洩不通,採用蟻附戰術,蜂擁而上,曹操親自督戰,發誓要將郯城寸草不留。
曹軍攻勢雖然很急,但徐州軍民眾眾志成城,置之於死地而後生,全城老幼,無分男女,皆上城助戰,沒有刀槍,鋤棒也可以做武器,沒有弓箭,磚石也可以做武器,曹軍的殘暴行徑激起了民憤,在城破即是死的陰影之下,徐州城每個軍民都拼出了性命,力保關城不失。
曹操攻之不克,轉掠慮、雎陵、夏丘等縣,包括彭城、傅陽在內的五縣被屠戮一空,雞犬亦盡,整個泗水之內浮屍淤塞河道,河水亦被染成了紅色。
陶謙纏綿於病榻之上,聞曹軍之暴行,涕泗橫流,掙扎著想要爬起來。
“曹操暴虐,殘害我徐州之民,蓋因我一人之罪也。且扶我起來,我當自縛其身,赴曹營任其剮剖,以我一人之死而換徐州百姓安寧。”
僚屬之中有人慷然而道:“某有一計,可破曹兵!”(未完待續。。)
第311章 罄竹難書
眾人聞言大驚,視之,乃典農校尉陳登。陳登不急不徐地道:“曹操此番挾恨而來,欲盡我徐州百姓而後快,誠若陶使君引頸自戮,曹賊恐也難罷休。以在下之見,陶使君萬萬不可輕身涉險,徐州百姓感公恩德,必以一死以報使君,就算曹兵再兇悍,徐州城也暫時無恙。想退曹兵,也並非難事,平原劉澤,乃當世之英雄,扶危濟困,除暴安良,某願親赴平原,懇求其出兵救援,徐州便有救矣。”
陶謙略喜,道:“我亦素聞潤德公之名,破黃巾討董卓,戰功赫赫,名著海內,只是我與之並無交情,恐怕不肯出兵相助。”
“使君請放心,登素聞潤德公寬恕仁厚,視民如子,曹操暴虐,逆天行事,當為世間正道君子所不齒,登願以三寸不爛之舌往說之,不搬來救兵,登絕不回還!”陳登信誓旦旦地道。
“不可!不可!”別駕糜竺站了出來,擺手道:“劉澤新敗於袁紹,倉皇逃竄於高唐,惶惶如喪家之犬,自顧不瑕,安有餘力來救援徐州?以糜某之見,不如向北海太守孔融和青州刺史田楷求援,徐州或許可保。”
陳登搖頭道:“子仲兄言之差議,北海孔融,為人迂腐,只擅清淡,北海黃賊氾濫尚不可自保,焉有能力來救徐州。田楷雖為名將,但卻是公孫瓚之下屬,方今公孫瓚與袁紹激戰於幽州,田楷如何敢輕易調兵南下。平原劉澤雖然新敗於袁紹。然以三萬之師兩破袁紹二十萬大軍,誠為經天緯地之壯舉,若得潤德公之助,徐州必安矣!”
糜竺還想再說,陶謙擺了擺手道:“你二人就不必再爭了,我這便修書兩封,子仲你且赴北海向孔文舉求援,元龍你就去平原向劉潤德搬兵,不論何處兵至,亦能解我徐州之危。”
陳登和糜竺這才沒了言語。躬身告退。
出了州牧府。陳登先回了一趟家,準備一下出門事宜。就在他收拾行囊之時,他父親陳珪從外面進來了,詫異地問道:“我兒這是欲往何處?”陳珪以前擔任過沛相。現在辭官養老。
陳登忙揖禮道:“徐州危在旦夕。孩兒請命前往平原請求救兵。”
陳珪摒退左右。道:“你如何想到會向平原劉澤求救兵?”
陳登整容道:“方今天下諸侯之中曹操暴虐不仁,袁術貪而狼戾,袁紹無謀少決。公孫瓚志大才疏,唯劉澤一人仁德兼備勇略超凡,堪為當世之英雄,徐州若得以他援手,必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