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讓孫權有些大傷腦筋,象諸葛亮這樣的人才,正是他渴求已久的,遇之而不得,殊為人生一大憾事。
魯肅一直跟在孫權的身後,見孫權憂色沖沖,便道:“主公所思者,是為孔明不肯歸順嗎?”
孫權輕輕地嘆息一聲,道:“如此曠世逸才,得之乃江東之福,失之乃江東之憾。”
魯肅神情略顯嚴肅地道:“屬下剛剛接到荊北方面的密報,劉澤南渡漢水之後並沒有急著攻打襄陽而是親赴孔明故里隆中,想必劉澤也是聽聞了孔明乃當世奇才,才不惜枉駕屈尊禮賢下士,主公切不可輕易放孔明歸荊州,否則其為劉澤所得,必為江東之勁敵。”
孫權聞言眉頭緊鎖,道:“方才孔明之策,子敬有何看法?”
魯肅道:“取荊南之地,與劉澤劃江而治,不加刀兵,主公便可坐擁半壁江山,立於不敗之地,待天下有變,主公即可揮師北伐,誠如是,大業可定。孔明之高論,江東諸臣,無人可及,對主公而言,此策乃為上上之策。”
孫權也點點頭,顯然他對諸葛亮的策略也是極為地贊同,旋即又略帶遺憾地道:“只是孔明常懷去意,奈之若何?”
魯肅道:“主公豈不聞豫讓‘眾人’‘國士’之論乎?劉澤既肯放下身段親顧草廬,主公何不效之,施厚恩以結其心,孔明感其誠必心悅誠服,歸於主公麾下。”
孫權展顏一笑道:“子敬所言極是,孔明乃當世奇才,孤自當敬重厚待之,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孤不信憑孤一片誠心打不動他。”
這時,門人前來稟報:“啟稟主公,大都督周瑜在外候見。”(未完待續。。)
第514章 周瑜決斷
孫權聞之大喜,急令速傳周瑜晉見。
劉澤繼拿下江夏之後,數月之間,便席捲整個荊州,其勢浩大,江東為之震動。據此孫權立即召眾僚屬商議對策,以張昭顧雍為首的一幫文臣似乎拿不出好的建議來。孫權知道,這些江東世閥豪族對自個兒的一畝三分地十分地看重,對向外擴張謀霸天下並不太感興趣,眼瞅著劉澤鯨吞荊州勢力坐大,孫權如芒刺在背,可江東諸臣計無所出,令孫權鬱悶不已。
吳國太見孫權如此,便問道:“我兒為何憂心沖沖,寢食俱廢?”
孫權嘆了一口氣道:“劉澤併吞荊襄,我江東之禍不遠矣,奈何諸臣俱言謹守江東,不與之相爭,兒計無所出,故而猶豫。”
吳國太道:“伯符臨終有言;‘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我兒何不請公瑾來問之,再做決斷。”
孫權恍然而悟,如夢初醒,立即派遣使者前往鄂縣請周瑜回來議事。那知前日方派出使者,周瑜竟然已經返回來了。
原來周瑜在鄂縣,對荊州的戰況更是瞭若指掌,蔡瑁舉州而降,讓劉澤兵不血刃地拿下了整個荊州,這給一直在鄂縣等待時機的周瑜來了個措手不及。周瑜奉孫策的遺命屯紮在鄂縣,就是等待機會準備著撈一把,但江東的事太多了,孫策身故得治喪,孫權繼位交接的事務更為繁雜,江東本土的敵對勢力又蠢蠢而動。孫權忙得焦頭爛額,內政不平,周瑜在荊州也不敢輕舉妄動。所以機會就這樣從周瑜的手指尖溜走了,劉澤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下了荊州,這才讓周瑜如夢方醒懊悔不迭,他立即返回建業欲與孫權共商大計。
“末將見過主公。”周瑜大步流星風風火火地來至堂上,恭身向孫權施禮道。
孫權笑容可鞠地雙手將周瑜攙起來,道:“公瑾來的正好,孤正有大事要與公瑾商議。”
周瑜道:“主公所言大事可否就是荊州之事乎?”
“然也。”
“瑜也正是為此事而來,”周瑜道。“不知諸公之議如何?”
孫權眉頭一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