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江邊給他修建了祠堂,因此,把這個地方命名叫胥山,今在吳縣市胥口鎮西伍相國祠內設有其墓。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治國奇材子產
子產(公元前584—522年)姓公孫,名僑,字子產,鄭穆公之孫,公子發子國之子,故又稱公孫僑。春秋時期鄭國(今河南新鄭)人,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子產聰明富有智慧,熟讀詩書,善於辭令。在青年時期就表現出自己的政治遠見和不凡卓識。鄭簡公元年(公元前565年),其父公子發率軍攻蔡,大勝,鄭人皆喜。他卻指出這將導致楚國來攻和晉國反擊,而使夾在中間的鄭國飽受戰禍。兩年後,公子發在貴族內訌導致的政變中被殺,鄭簡公亦被劫持到北宮。子產沉著機智,部署周密後率家兵攻打北宮,遂在國人支援下平息變亂。新任執政公子嘉制訂盟書,強調維護個人特權,引起貴族大臣反對。公子嘉打算強制推行,子產又力勸他焚燬盟書,平息眾怒,以穩定政局。鄭簡公十二年,公子嘉終因專權被殺,子產得立為卿,任少正。鄭簡公十八年,他隨執政公孫舍之攻打陳國,注意軍紀,遵守傳統禮制。事後在向晉國獻捷時,又有理有據地駁回了晉人的責難,迫使其承認鄭國的戰績。為此鄭簡公給予子產重賞,他卻只接受了與其地位相稱的部分。次年,楚康王為慰撫許國率軍伐鄭,子產主張堅守不戰,讓楚軍獲取小利後滿意而歸,以換取較長期的和平。鄭人照此辦理,果然促成了“弭兵之盟”。公元前543年,鄭國大臣內訌,執政伯有被殺。子產嚴守中立,以其卓越的才能受到多數人的尊重,遂在顯貴首領罕虎的支援下,出任執政。
子產上臺後,進行了三項改革:
一是推行田制改革,稱為“作封洫”,主要內容是挖掘溝渠,整編田畝,承認私田,按田取稅,農業生產得到了發展,國家稅收增加。
二是“作丘賦”,即把軍賦改為按丘(即按土地面積)計算分派,由新的土地私有主負擔,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一般平民的利益。
三是“鑄刑書”,即把刑法條文鑄在鐵鼎之上,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把刑法公之於眾,使人知法守法,限制了奴隸主貴族任意殺戮奴隸的不法行為。
子產治國注重策略,一方面照顧大貴族的利益,團結依靠多數;另一方面對個別貪暴過度的貴族斷然給以懲處,以維護政府威信。他堅持不毀鄉校,允許國人議論政事,廣泛蒐羅人才,用其所長。對自認為有利於國家改革的建議,不顧輿論反對,強制推行。對於晉、楚兩霸,他既遵照傳統禮制謹慎奉事,不給對方尋釁的藉口,又在有條件時大膽抗爭,駁斥其無理苛求。
這幾項改革推動了社會進步,讓飽受戰火和內亂摧殘的鄭國井然有序,甚至達到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地步,鄭國國勢也隨之迅速強大了起來。
子產說,治國必須照顧多數人的願望和要求,一意孤行則不能成功。他還說,遇事應胸有成竹;執行中要堅持既定規劃而不輕易越軌。他在執政期間,貫徹以寬為主、寬猛相濟的治國方針,深得民心。改革卓有成效,人們普遍歌頌他的政績,甚至擔心後繼乏人。他的執政經驗一直被後人所借鑑。
他死時,鄭國人民悲痛至極,都說:“子產離開了我們,叫我們去依靠誰呢?”孔子也流著眼淚說:“子產,古之遺愛也。”
今天,在鄭州大學南校園段修建了子產祠園,入口處立有鐫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