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著她,望著這個,為了孩子能進更好的學校,寧願犧牲**的母親,劉羽好似望見了中國教育**的一個縮影。羅玉鳳,只是許許多多為了孩子進更好,更優質學校,而犧牲的父母中的一個,他們有的犧牲的是多年的積蓄,有的犧牲的是尊嚴,有的犧牲的是戶籍,還有如羅玉鳳這種極端,犧牲的是自己貞。操。
或許許多人農村或者鄉鎮縣區的人不太理解,這裡的**在哪裡,上學似乎沒有這麼困難吧,選擇的自由似乎還比較大。
縣級以下的教育,和城市裡的教育,是兩種極端。
優質的教育資源幾乎都集中在城市裡,優秀的老師,良好的教學設施,先進的教學系統,城市優先配備,其次才是縣區,最後才是鄉鎮,農村就更不提。造成這樣的後果就是,公辦學校擁有極多的教育資源,能培養出更多的高考優秀人才,能為孩子創造更多明天。
所有為孩子著想的父母,會如何選擇並不難判斷。
而很不幸,中國多年來,在教育上一直流傳著一句話,一句誤導了幾十年,且將一直誤導父母的話“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就是這一句話,多少父母為了把孩子送進更好的學校而削減了腦袋,愁白了頭髮?借讀費、建校費、捐助……經歷了一系列各種名目繁多的敲詐之後,終於能讓孩子進一個不輸於別人的起跑線。
中國的教育是淘汰制。
小學到初中,淘汰一部分,初中到高中淘汰一部分,高中到大學再淘汰一部分,最後僅剩下極少一部分能接受高等教育,成為常人眼中的“大學生”。所有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成為大學生,甚至。大學生中的名牌大學生。成就人生價值。躋身上流社會。
但是,什麼是教育,中國的父母有仔細想過這個問題嗎?
中國是什麼教育?是應試教育!
換句話說,被淘汰掉的並不適合應試,但是,一個不適合應試的孩子就註定是失敗的人生?註定以後是搬磚、抹水泥、種田放牛的命?多少大學生畢業找不到工作?或者拿著微薄的薪水煎熬?多少大學生在教育的投資得到了回報?多少大學生在大學學到了實用的知識?
教育,不該盲目的隨著國家的應試教育走,這條路。會把孩子的未來越走越窄,最後只剩下金字塔頂尖的人才能成就所謂的社會價值,而路上絕大部分都成了陪襯和奠基。
教育,應該還包括實用教育,讓孩子除了唸書以外,學會實際操作,學會怎樣適應社會,在社會里獲取更多利於自己的資源。
所以,一句“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坑害影響了幾個年代的家長,因為除了應試教育的起跑點。家長還有更多選擇的起跑點。
可惜,這些是理論上聽起來可行。實際卻不可行,因為,國家掌控了人才輸出的方向,即文憑第一位!文憑才是決定一個人才的關鍵,其餘都不算。
所以,中國的教育與許多國家不同,中國的教育走上了一條“教育消費”的道路,即教育成為商品,人人爭先購買更好商品。至於九年義務教育,看似減免了學費,實則並非改變教育是消費品的性質。只要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勻,還存在差異,那麼就有人花錢購買更好的消費品,讓孩子進更好的學校,享受更優質的資源。
也許有人覺得,這種教育消費似乎也不高嘛。
但,中國有多少學生?2億!是日本總人口的2倍!2億能產生多少消費?人均一年各種學費、書本費、學雜費、補課費、資料費、考試費,按照5000塊來算,那就是1萬億,中國全年gdp多少?50萬億!這還是按照少的算,教育消費就佔了國民生產總值的2%,認真統計,也許資料還要翻番,達到4%也可能。中國多少行業,能達到gdp的4%?中國目前汽車行業夠發達吧?但也才接近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