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文昌軍的部署,每一面城牆外大約有十餘輛井闌車被武卒小心翼翼地推著緩緩前行,每輛井闌車上弓手、刀手約百人,仗著掩體向城牆上的襄王軍瞄準,哪知襄王軍二話不說擲出數百個裝滿火油的罐子,砸在井闌車上隨著聲聲罐碎的脆響潑了一車的火油,車上之卒也紛紛被淋了個正著,她們被那突如其來的刺鼻的石脂味潑得倒吸一口涼氣,心知不好,有反應快的立馬就不顧一切跳下井闌車,奈何那井闌車與城牆齊高,跌到地上也是九死一生,而城牆上的火箭已經呼嘯而至,頓時四面八方如盛開了朵朵火蓮,蓮心處是扭動哀嚎著的火人,如悽豔的花蕊一般在下一瞬枯萎蜷縮。
☆、第72章 攻城
72
渾身浴火的兵卒痛苦難捱地翻滾下高大的井闌車,空中急速墜下無數個姿態各異的火團,跌落在地時有躲避不及的步兵被砸中,石脂所燃的火苗極易傳遞並且難以熄滅,於是地上又陸續有不少無辜的兵卒被殃及,也有一些兵卒不支倒下直接與井闌車燃燒成一體,這種情況下那些著火的兵卒已經救無可救,生還無望,耗資甚巨的井闌車也就這樣廢了,並且因為車身笨重而無法及時撤出,一定程度上擋住了後續部隊的衝擊。
然而莊王既是有備而來,當然不會坐待頹勢,軍旗舞動之下,騎兵又掩護著剩餘的井闌車捲土重來,燃燒著的殘車正在被小心翼翼地滅火拆除,與井闌車一同前行的還有數不盡的雲梯車與衝撞車,文昌軍兵力上的優勢便立刻體現得淋漓盡致,二十萬人馬對上六萬人馬,襄王軍再厲害,沒有三頭六臂的她們又如何同時應對如此多方位的同時攻擊呢?
為避免再被那要命的火油襲擊,莊王下令儘可能多地用溼蓬覆車掩護前行,溼篷不夠便直接潑水浸溼器械,只不過倉促間文昌軍也找不到那麼多的溼篷來用,而且城下也沒有現成的水源,勉強將軍中所有的水都用在了這上面,好歹聊勝於無,戰場之上須臾必爭,莊王一時也顧不得這許多了,下令全線攻城。
雙方的投石機均已在運作,那石塊巨大的陰影自上而下籠罩而來,雙方兵卒均在有限的空間裡四散躲避,但文昌軍因為人太多的原因,每每傷亡更大,後來襄王軍的投石機在姚啟的授意下,專往對方的攻城器械上招呼,因為不管往哪兒砸,最後落到地上也能砸死一片人,儘管如此,依然抵擋不住文昌軍的寸寸逼近。在弓箭營以及騎兵的掩護下,以井闌車為首的攻城器械終於運到城下。
城牆之上,以四處城門為中心點,向兩端延伸,每隔兩丈便設有戰棚與駑臺,投石機便是依據這樣的距離來安置,另外還設有滾石、檑木、磚檑、床駑等等攻擊利器,與女牆之後的弓箭手相互配合,與弓箭手相錯而立的是矛手與刀斧手以及江湖遊俠。
儘管襄王軍在城防兵種部署以及攻擊戰略上堪稱完美,但唯一的缺憾依然是兵力上的不足,打擊密度遠遠不夠。
那捲土重來的井闌車,雖然仍遭到密集的火油襲擊,不可避免地燒燬了一部分,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那些溼篷覆蓋完好的井闌車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被火侵襲,儲存了至少一半安然抵近,雙方弓箭手在同等高度面對面地覆蓋射殺,各有傷亡,等井闌車靠得再近些時,城上的江湖遊俠們便直接將點燃的火球投擲到對方車裡,同時兩排磚檑狠狠輪擊,將那井闌車頂撞得支離破碎,仍有少量井闌車扛住了攻擊,緩緩抵住城牆,那車內百餘士卒爭先奪後地開啟井闌車的大門欲搶先登上城牆拿到首功,哪知那門將將被拉開一半,撲面而來的又是無情的火油攻擊,頓時燒成一片,痛哭哀嚎翻滾著跌下城牆去殃及池魚,也有燃燒至一半的井闌車被磚檑一次接一次不懈地撞擊,而後轟然倒塌,城下計程車卒躲避不及,再添傷亡。
因為兵力有限,在全力應付井闌車的同時,襄王軍還要應對雲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