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寬仁,風度不凡,卻顯得風塵僕僕。我料想便是管寧。急忙走上兩步,一躬掃地道:“未學蔣鋒蔣振華恭迎管寧先生大駕!先生一路辛苦!”管寧呆了一呆,顯是未想到我如此禮重,急忙回禮道:“寧草莽野人,何敢蒙大王如此厚禮。”我笑道:“先生才名,天下皆知,鋒何敢怠慢。何況先生即將為我子之師,師即是父也,與鋒同輩,禮當如此。”管寧這種清高的文人就是吃軟不吃硬,頓時感動得一塌糊塗,急忙道:“久聞大王賢名,禮賢下士,寧今日一見方信名不虛傳矣。寧敢不效力教導世子耶!”我大喜,將身後諸文武一一介紹,管寧一聽都是天下知名文臣武將,不敢怠慢,一一見禮。諸文武見我甚為看重管寧,也不敢擺架子,個個恭恭敬敬與管寧見禮。我見諸人見禮畢,便請管寧同歸長安。至秦王宮中坐下,我與諸人陪管寧稍座,談詩論詞甚為融洽。
不久,兩位夫人聞管寧到來,即領四位子女前來拜見。我謂四個孩子道:“這位管寧先生為當世大賢,才學譽滿天下,今後便是汝等文學授業恩師,汝等事之如父,不可怠慢。還不速速過來磕頭拜師。”四個孩子從小便受我影響,對人並沒有王子之架子,聽我令急忙跪下行拜師之禮。管寧見四個孩子如此懂事,急忙扶起道:“大王放心,寧必定竭誠盡力,教導諸位王子、郡主。”我喜道:“即如此,小犬及小女日後便要拜託先生啦。”管寧連忙領命。我接著道:“孤常聞‘兼聽則明,旁聽則暗’,在座諸公多有文才出眾者,日後如有空閒,請務必前來盡展胸中所學,教導世子等,以期日後諸王子能夠擔起國家重擔。”諸文臣急忙稱是,當然啦,即便能為一日之帝師也是一件很榮幸的事情啊。我接著道:“為君者,只通文會顯得懦弱,王霸之氣不足,故須習武。一則強身健體,二則可以知曉軍事,領兵征戰。文武雙全,方才是真正帝王之道。故請子龍及孟起為諸王子之師,教導其兵法、武藝,望勿推脫。”趙雲、馬超二人連忙出列,拜伏道:“臣為幸能為王師,實是三生有幸,焉能推辭。”我遂命四個子女皆來拜師,見諸人面有異色道:“我等馬上征戰,創立基業,殊為不易。故希望子女日後能繼承父業,不使大業有損。芳兒雖為女兒身,亦須繼承父志,習武以報國。諸子龍、孟起不吝賜教。”二人大悟,連忙稱是。我笑道:“至於王者氣度、天文、歷史、地理等,孤深為自歲平生所學,就由孤自已來教,諸卿可有異議?”郭嘉笑道:“怎有異議,大王王者氣度令人心折,天文、地理更是通曉天下,我等皆有不及。大王親授,自然最好不過。”眾人大笑贊同。由於平日各忙各的,少有機會相聚,故我晚間大擺宴席,與諸公大醉一場,各盡興而歸。
一年過去了,中華文武學院總算初成規模,步入正軌,開始自行運作了。孩子們也很懂事,跟師傅們學習文書、武藝等,頗為成才,令我備感欣慰。我暗暗鬆了口氣,開始思考再次東征曹操。曹葳聞我又要與其父開戰,哭來見我,求我不要再戰。八歲的兒子蔣華亦是抱著我,捨不得我離開,說道:“爹爹不要和外公打架。”
我抱著兩人苦笑道:“非我願與曹公開戰耳。在此亂世之中,若想百姓安康、萬民幸福,必須結束諸侯割據,一統天下。我與曹公皆自認為是結束紛亂之名主也,且各有部屬相助。即使我不去攻曹公,曹公日後也會來攻吾,蓋因各在其位,皆不得已耳。但請葳兒放心,我與曹公互相敬慕,即使曹公兵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