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25部分

與彈射器的連線方式終究還是太老,這明明就已經是落後了國際水平十多年的技術,卻要讓我們這款全新的艦載機上繼續使用,我這總設計師也實在心痛啊!”(未完待續。)

我明天會還的

這次一位老同學服役回來,部隊上出來的人確實能喝酒!

我坦白,被灌醉了,但是放心。這次欠的明天一定會補上,大家請放心!(未完待續。)

第九百一十七章:沒有辦不到

之所以要說這最新的閃電戰鬥機使用的前起落架與彈射器連線方式落後國際水平十餘年,這可不是沒有根據的胡吹亂造,因為從根本上來說,這就是典型的彈射器技術拖了飛機設計的後腿。

為何又會有如此一說,不是說好的現在所使用的彈射器完全可以滿足艦載閃電的彈射起飛需要,最難以解決的彈射器功率上是不應該有問題的,那麼到底又是什麼情況,再一次拖了閃電在設計上的後腿?

其實這問題也很簡單,還是剛才說的那樣,主要拖後腿的原因就是彈射時飛機前起落架與彈射器之間的連線設計,現在使用的這設計簡直是太過於原始了,雖然方法也是滿足了彈射起飛閃電的需要,但是落後終歸還是落後,這個絕對沒辦法洗地。

說起來,這蒸汽彈射器還是發展了好幾代之後才有了後來經常看到的美國航母宣傳片中的那種高大上之感,也就是說在這C…13蒸汽彈射器研製出來之前,老一代的蒸汽彈射器肯定還是有一些不一樣的落後之處,而這落後之處嘛!

肯定也就是現在艦載閃電戰鬥機總設計師吳炳麟吳總師所嘆息扼腕之處,至少現在巴西的這條翻新改造之後的航母而言,乃至是未來新建造的幾艘巴贊造船廠的低成本艦隊航母,使用的彈射器也不過就是C…11和C…7之流,在技術上面當然就比不上美國現在大規模使用的C…13系列彈射器。

這C…13系列的蒸汽彈射器之所以效能優秀,這就正是因為它不僅僅是功率大幅度增加,更在於由於彈射器功率的增加和艦載機噸位飆升到30噸的最大起飛重量,這就使得早期的那種以鋼索兜住飛機前起落架往前彈射的設計不再適合。

說白了,早期的C…7/11同艦載機的起落架之間力的傳遞方式,其實和彈弓沒有兩樣,但是到了C…13時代,這一切都有了全新的變化,至少C…13的彈射器同飛機起落架之間的傳力方式而言,已經變成了牽引式的設計。

說直白的一點,C…7/11這類彈射器都是從後面推著飛機走,而C…13則是從前面牽引著飛機走,這兩者可是有著本質上的區別,至於說兩種設計到底誰優誰劣,這個就更加不用多說了,只需要看看為什麼滿大街跑的載重卡車都是車頭牽引,而並非是動力後置驅動設計,就差不多能夠明白到底誰好了。

說到底這隨著飛機的起飛重量增加,當然是選擇前置的牽引式傳力方式來的更好一些,要不然美國佬這樣幾乎是百年航母老玩家的傢伙,又為什麼會放棄C…7/11上面成熟的彈射模式,轉而另起爐灶設計,那不是扯蛋嘛!

這些事楊輝肯定沒有看出來,畢竟他也沒有實際去彈射起飛區看飛機的彈射準備工作,這大老遠的站在艦橋上面看一下大致的情況,其實也就差不多了。

也只有吳總師巴拉巴拉地把這些問題都說出來之後,楊輝一行人這才明白原來情況又是這麼一回事,看起來閃電之所以把前起落架設計的落後國際先進水平,倒並非是這邊中航西南的設計原因,反而是因為美國提供的彈射器在效能上總體落後所導致。

“吳總師倒是不用太過於對此耿耿於懷,不管是採用哪種彈射器連線方式,至少我們的起落架強度是足夠使用的,而使用稍顯落後一些的設計也是立足客戶的實際需要,我們總不能脫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