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帝國獨自對抗美軍在太平洋上的強大壓力的同時,德國也在獨自承擔著歐洲戰場上的壓力。兩國一東一西,各頂起了同盟的半邊天,從地位上來講,德國與唐帝國是平等同盟的,而不像唐帝國與波斯帝國一樣,是建立在上下關係上的同盟。也正是如此,唐帝國與德國的分歧才會最為嚴重。
德國與唐帝國最大的分析就在大陸戰場上。“大陸戰場”有兩層意思。狹義上指的是唐帝國的西北戰場,即唐帝國與俄羅斯帝國的戰場。廣義上指的是整個亞歐大陸上的所有戰場,包括了德俄戰場,以及西歐戰場。而這裡就是廣義上的大陸戰場,在到底是先對付俄羅斯,還是先對付英法方面,德國的態度一直搖擺不定,準確的說,是在受到唐帝國的影響下而搖擺不定。
在唐帝國對俄羅斯發動大規模地面進攻之前,德國的主要目的是在西歐戰場上獲勝。在23年之前,德國有三分之二的兵力用到了西歐戰場上,與英法在低地國家(荷蘭,比利時,盧森堡)進行了反覆的爭奪,特比是在萊茵河西南到埃登森林這條戰線上,雙方都投入了巨大的兵力,彷彿會到了上次大戰時一樣。直到23年,德國裝甲兵大規模參戰,才在戰場上取得了主動權,甚至一度就要迫使法國投降了。可就是在這個時候,俄羅斯參戰,戰局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德國迅速的從主動進攻的一方淪落為了被動挨打的一方。在短短四個月的時間裡,德軍東部防線向後退了數百公里,幾乎就要退到柏林城下了,俄羅斯的裝甲兵讓德國人吃到了足夠的苦頭。也正是在這個時候,唐帝國加強了在西北戰場上的投入,大陸戰爭全面爆發了。
唐帝國陸軍在西北戰場上的行動起到了極為關鍵的作用,雖然在最初的一年多時間裡,唐帝國陸軍無所作為,讓俄羅斯的坦克部隊可以放心大膽的朝柏林挺進。但是到了24年,唐帝國陸軍發動了全面進攻,當唐帝國的坦克衝破了俄軍的防線時,俄羅斯不得不考慮一下自己後背方向上的安全了。而也正是到這個時候,大陸戰場上的交戰各國都以裝甲兵為主,陸戰全面進入到了裝甲戰時代,坦克成為了陸地上的主宰力量。
德黑蘭會議之後,唐帝國,波斯帝國,德國確定了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儘快幹掉俄羅斯,解決掉這個夾在三個國家之中的敵人。這個目的是相當明確的,當時俄羅斯是唯一與唐波德三國交戰的國家,是三國的共同敵人。可是,在三個國家中各自確定的敵人中,俄羅斯卻並不是排在首位的。
在口木戰敗之後,唐帝國確定的首要敵人是美國。特別是24年美國參戰之後,唐帝國將主要的力量都投入到了太平洋戰場上來,重點與美國爭奪太平洋上的島嶼,連續發動了馬里亞納群島戰役,威克島戰役,馬紹爾群島戰役,吉爾伯特群島戰役,萊城戰役,索羅門群島戰役等大型戰役,徹底的改變了太平洋上的局面,並且將戰線推進到了太平洋中部,獲得了戰場上的主動權。而在唐帝國的眼裡,俄羅斯只能算得上是二號敵人,就算唐帝國在陸軍方面的投入持續增長,可這並不表示唐帝國會將俄羅斯當作頭號敵人。
德國的頭號敵人則是法國與英國,也不是俄羅斯。從德國的地理位置上來講,擊敗法國要比擊敗俄羅斯更有價值。只要擊敗了法國,就可以迫使西班牙與義大利退出戰爭,而再往西就是孤懸海外的英國了。到時候,德國可以集中全部力量東進,與俄羅斯決戰,而不需要擔心自己的西面出現危險。因此,在戰略排序上,德國首先要確保打敗的是法國,穩定住西歐局面,然後趁英國與美國無法登陸歐洲大陸的時候,全面進攻俄羅斯。因此,俄羅斯也只是德國的二號敵人。
在波斯帝國這邊,北非戰場,東地中海戰場都要比高加索戰場更重要。因為受到地理因素的限制,以及隨後唐帝國陸軍迅速推進了戰線,實際上俄羅斯已經無力威脅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