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74部分

斯帝國了。而東地中海上,四國聯合艦隊對波斯帝國的海軍有巨大的威脅。北非戰場上,意西聯軍對蘇伊士運河的威脅也不小。因此,波斯帝國更願意在北非戰場上投入重兵,守住蘇伊士運河,並且在地中海上奪取制海權。從這個角度講,波斯帝國也不情願在俄羅斯這邊投入過多的兵力。

顯然,三個國家都將俄羅斯當作了次要對手。可問題是,俄羅斯夾在三國之間,是不得不解決掉的對手。在德黑蘭會議之後,雖然三個國家達成了一致意見,但是在具體實施方面卻有著很多的問題。實際上,最大的問題就是誰來承擔更多的責任與義務,誰來承擔更大的損失與傷亡。

德國與波斯帝國都認為,唐帝國應該承擔起對俄作戰的大部分負擔,畢竟唐帝國陸軍是最強大的,且在其他方向上並沒有沉重的負擔,而德國與波斯帝國的陸軍在其他戰場上都有沉重的負擔,因此不由唐帝國來挑這個重擔,又由誰來承擔呢?

唐帝國也並沒有推脫掉這個責任與義務,唐帝國陸軍也確實在對俄戰場上承擔起了主要的負擔。到25年初的時候,唐帝國陸軍至少面對七成的俄軍,而在所有用來進攻俄羅斯的地面部隊中,唐帝國陸軍佔了六成。可問題是,唐帝國同時還要承擔太平洋戰場上的戰鬥,而太平洋戰場是規模最大,難度最大的一個戰場,就算以唐帝國的國力,也難以同時在兩個方向上與敵人進行決戰。此時,唐帝國還出兵北非,並且向德國派遣了遠征軍,同時有這麼多重擔落在唐帝國的身上,顯然,唐帝國也有充足的理由要德國與波斯帝國在對俄作戰中有更好的表現。

這就是雙方糾纏不清,相互扯皮的地方。當時唐帝國希望德國能夠在東部戰場上投入至少250個師的兵力,波斯帝國則要提供150個師的兵力,可實際上,到25年初的時候,德國在東線戰場上的投入不到150個師,而波斯帝國投入到對俄戰場上的部隊不到120個師,遠低於唐帝國的希望值。同期,唐帝國投入到了對俄戰場上的兵力達到了350個師,是唐帝國當時陸軍總規模的五成以上。

實際上,在25年初,德國陸軍一共有足足550個師的兵力,其中一線作戰部隊有400個師,也就是說,德國還有250個師的兵力。這就是德國人自己的小算盤了,按照德國的計劃,在唐帝國牽制住了俄羅斯的時候,他們將集中全力打敗法國,準備在西歐戰場上投入250個師的兵力,從三條戰線上同時向法國發動進攻。可這樣一來,德軍在東線戰場上肯定就將無所作為了。

可以說,德國與唐帝國都有自己的小算盤,而最終的結果就是,原計劃在25年夏季完成的對俄作戰,到了四月份的時候,唐軍距離莫斯科還有500多公里,德軍距離莫斯科還有800多公里,而且雙方的主力進攻部隊都傷亡慘重,難以在秋季之前繼續推進,因此將作戰時間延遲到了26年初。如果在此期間德國與唐帝國仍然無法繼續擴大在對俄戰場上的投入的話,恐怕在26年初,俄羅斯仍然在繼續作戰。到時候,唐帝國登陸澳洲的作戰行動仍然將遙遙無期,而德國想要打敗法國,更是機會渺茫。

不同的目的最終導致了唐帝國與德國這兩個主要國家在戰略安排上出了問題,幾乎是在各自為戰,根本就沒有形成一股強大的聯合力量。問題的關鍵也在這裡,而對俄戰爭拖下去的話,對雙方都同樣沒有好處。對唐帝國來說,如果能夠抽調部分兵力攻佔澳洲大陸的話,那麼太平洋戰爭的程序就將加快不少。對德國來說,能夠將東線兵力抽調到西線上去的話,恐怕法國早就戰敗了。

雙方都認識到了這個問題,各自為戰的結局就是雙雙慘敗,現在已經經不起折騰與消耗了。特別是在美國出兵歐洲大陸的跡象出現之後,德國人首先感受到了壓力,唐帝國也感受到了壓力,因為唐帝國是不能讓德國戰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