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五帝又怎樣?三皇五帝可以考證是不是都出自於秦巴之地,非得要說什麼三皇五帝的功勞,非得要說什麼三皇五帝的罪過,都是沒有意義的。
孟觀是冀州渤海郡東光縣人士,在晉武帝生前就混到禁衛軍統領的位置實屬不易,可是這位將軍卻熱衷權勢,參與了朝廷裡的派系爭鬥,將軍參政的嚴重後果,就是開了後代中央集權與地方做大的先例。做將軍的不能對政治不瞭解,但是不能對政治過於敏感並熱衷政治,軍隊從來都是消耗糧食的,雖然有危難時機挺身而出的職責所在,消耗就是消耗,沒有什麼理由可說,要使得世界安定,就必須將各個國家的軍隊減少到最低限度。這才是解決軍隊本身存在理由的出路,危難的出現是軍隊等著來的不是百姓等著來的。孟觀在宮廷禁軍裡待著時間過長,對於朝政比較熟悉,楊皇后一派的楊家勢力對孟觀比較排斥,孟觀不願意忍耐,賈后一派一找到他,他就立即把楊皇后一派當作危難來處理了。不錯,孟觀是在楊皇后一派倒臺之後得到晉升,他得到了機弩將軍的軍銜,還被封為外姓公侯,孟觀和賈后一派親近,還可以與司馬家族與賈后家族談婚論嫁來繼續走近關係。可是孟觀只是禁軍統領,完全沒有西晉晉武帝父親司馬昭時期的老將軍那樣懂得世道人心,文物韜略在孟觀這裡,就是純粹的技巧權謀了,這樣哪裡還有不壞了朝廷大事的。孟觀剿滅齊萬年,他繼續得意,梁王趙王這等老王爺都不能搶奪到他的功勞了,可是李特父子在成都的隨後發難,孟觀就因為得勢而放任不管,他倒是在賈后執政中得意了十幾年,後來李特父子打下成都,他的日子就越來越不好過的。咎由自取,孟觀兒子先在八王之亂中死去,那是到了300年賈后被趙王司馬倫殺死,孟觀的兒子孟平,在晉惠帝司馬衷同父異母的另一個弟弟淮南王司馬允與九爺爺趙王司馬倫的京城血戰中被殺死。孟觀此時屯兵駐紮在荊州南陽郡的宛城,流民烽煙四起,做了多年劊子手的他已經再也無能做劊子手了,晉惠帝的另外三個弟弟起來反對趙王,孟觀就在各地的局勢混亂中被殺。這也是張昌等流民開始起義的時候,張昌這些人中很多都是原來關中的流民,經過齊萬年到李特父子與西晉朝廷的血戰輾轉來到荊州南陽一帶的。
從機弩將軍晉升為安南將軍的孟觀,假節,等於是大將了。可他已經無法駕馭手下,曾經給他賣命計程車兵紛紛反戈一擊,孟觀就這麼死於晉惠帝三個弟弟反對趙王的八王之亂了。晉惠帝的三個弟弟,分別是齊王司馬?、成都王司馬穎與長沙王司馬?,晉惠帝的弟弟中楚王司馬瑋最先被殺,後來輪到淮南王司馬允,儘管司馬允蓄養了許多俠客劍士,還是沒有能夠逃過趙王司馬倫的魔掌。現在益州正為李特父子激戰,朝廷裡欲蓋彌彰,為了掩蓋益州戰局不利的訊息,一邊調兵進入蜀地鎮壓李特,一邊只有繼續內戰廝殺。唯一的元老級別的王爺趙王司馬倫給殺死以後,又輪到他們幾個開始爭鬥了。
皇爺爺派的都沒有了,現在就是皇弟弟派互相捉對廝殺,將內戰級別升級到白熱化程度,內戰也從京城裡開始擴散出去,變成以司州為戰場的局面。皇帝叔叔派也不能倖免,河間王司馬?與東海王司馬越先後參與進來。賈后與趙王司馬倫先後被殺的直接結果,是支援了李特父子在成都稱帝,而後來的數位王爺的被殺,則支援了從北到南的整個國家的一場大換血,同樣是集體協商,但這次是用刀槍棍棒來協商了,而且各個地方都仍然是各自一團,只管自己一畝三分地就足夠了。五胡十六國,就這樣粉墨登場了。八王之亂說這麼多廢話,“速其禍者,咎在八王”,能夠留下給今天人作為教訓的就是咎在八王四個字,再多說也啟用不了什麼,不管怪罪不怪罪晉武帝或者晉惠帝,都只能說明不可能再搞皇帝制度,誰想做皇帝誰就是罪人。不僅是對於中國來說,這是應該放在整個世界範圍裡接受經驗教訓的,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