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0部分

很快就拿下了無兵防守的鐘離,兵鋒直指陰陵。

斥侯兵已經將陰陵方面袁軍的情況探了個一清二楚,張勳此時龜縮在陰陵城中,根本就沒有出戰的意圖。張遼將大營紮在了陰陵以東二十里的地方,急召諸將議事。

劉澤在北線全殲紀靈五萬大軍的訊息已經傳到了第四軍團大營,諸將歡欣鼓舞之餘,也深感壓力。劉澤的這一仗打得太漂亮了,乾脆利落地吃掉了紀靈的五萬人馬,連一個漏網之魚也沒有,而第四軍團自出戰以來,還未同淮南軍打過一仗,橫亙在第四軍團面前的,是張勳的五萬人馬,只有攻下陰陵,殲滅張勳的人馬,第四軍團才能向西挺進,完成與第一軍團會師與壽春城下的計劃。自副都督太史慈高覽以下,諸將皆是躍躍欲試,都想當攻城的第一先鋒,主公都已經在淮北大獲全勝了,第四軍團沒有理由在陰陵城下裹足不前。

但張遼卻是一臉的沉靜,他不是不想爭功,但他知道攻城不是兒戲,何況守城的軍隊人數還在自己軍隊之上,如果一昧地強攻硬攻的話,只會徒增士兵的傷亡,能不能拿下陰陵還是未知之數。

主公在淮北的大勝,看起來風光無限,但卻是有著極其偶然的因素在裡面,如果不是紀靈的剛愎自用,這一仗固然能贏,但也絕對不會贏得那麼輕鬆。張勳顯然是吸取了紀靈的教訓,將其全部兵力龜縮到了陰陵城中,依託堅城固守。無論在何種情形下,依城固守都是最好的防禦手段,同等的兵力之下,攻城部隊的傷亡必定會大於守城部隊,如何在保證傷亡代價最低的情況下,迅速地拿下陰陵城,是張遼首先必須在考慮的問題。

張遼很清楚,現在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是劉澤力排眾議給他的,無論是論資排輩還是按功勞戰績,張遼都不可能與劉關張三人比肩而立,甚至凌駕於趙雲太史慈徐榮張郃之上,對第四軍團都督的任命,徐州高層一直有著不同的意見,但劉澤始終堅持自己的決定,張遼最終還是坐上了第四軍團的都督之位。這是主公的信任,也是主公的期待,張遼感到了他肩頭上的擔子有千鈞之重,為了不負主公的厚望,為了證明自己的價值,這第一場戰役便是一塊試金石,無論如何也必須要打好這一仗。

第七步兵師總兵孫觀主動請纓出戰:“張都督,末將願率本部人馬前去挑戰,誘張勳出城,都督可率兵伏在其後,待張勳出城之後,一舉殲之。”

張遼輕輕地搖搖頭,道:“紀靈在淮北被殲,張勳已成驚弓之鳥,肯定不會輕易地出城迎戰,如想破敵,還得另覓良策。”

第八步兵師總兵郝萌道:“現在袁軍已經是聞風喪膽,就算他們固守城池又當如何,張都督,第八師願為前部,強攻陰陵,誓斬張勳之頭!”

張遼眉頭微蹙,道:“陰陵城垣高大,易守難攻,我軍若是一昧強攻,必然會損兵折將,得不償失。”

左一個不行,右一個不好,眾將的提議一一被張遼給否決了,帳中諸將臉色漸變,憑藉著劉澤的器重張遼才得以上位,但並不代表眾將都是心悅誠服的。軍營之中,永遠都是一個憑實力服眾的地方,這是張遼出任都督以來的第一仗,也是第四軍團成軍之後的第一仗,第一軍團已經在淮北為他們豎立了一杆標尺,眾將們都暗暗憋了一口氣,不能說超越第一軍團,最起碼也不能落後太多吧,拿下陰陵這一仗,無疑將是表現他們的一個機會。

但張遼似乎有點不慍不火,全然不象有著極強的求勝**,軍營之中等級森嚴,張遼身為第四軍團的主將,眾將自然不能隨意地指責,但無意間留露出來的不滿情緒還是在大帳之內蔓延。

第五騎兵師的總兵於毒冷哼一聲道:“那麼依張都督的意思這陰陵是打不得了?”

張遼道:“陰陵自然是要打,不過我們得制定一個詳細的攻略方案,務必使我軍的傷亡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