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79部分

得的是,他為官清廉、公正,是一員能臣。

漢武帝一步一步把他提拔起來,最後在漢武帝死時,命霍光、桑弘羊、上官桀、金日磾四人輔佐漢昭帝,這人號稱四大託孤重臣,金日磾這個匈奴王子赫然在列,成為一段佳話。手 打 吧 防 盜 章 節

李承乾以此事為喻,明裡是說對祿東讚的看重,實則是對人才的重視。

既然祿東贊已死,李承乾自然也就不願在一個死人的身上糾纏了,看著眼前雄壯的飛虎軍將士,大聲道:“大唐的勇士們,你們戰勝了千難萬驗,石堡城、大非川、積石山、邏些城,都沒有阻擋你們的腳步,你們把吐蕃的險山惡水踩在腳下,平定了吐蕃,從此大唐西陲再無邊患,百姓得以安享太平,這都是你們的功勞!”

()好看的txt電子書

李承乾的這番褒獎,是對唐軍將士們浴血殺場,所創造出來的豐功偉績的最高認可,將士們無不異常興奮,齊聲吶喊:“大唐萬勝!”

李承乾也是難掩激動之情,接著道:“你們爬冰山,越懸崖,身經百死而的一生,你們的勇敢無畏,將大唐的國威遠播萬里,你們創造的功績,將名標史冊!”

“大唐萬勝!”將士們越喊越興奮,聲動九霄,看那雲彩似乎都要裂開了。

李承乾點點頭,轉過身,快步登上了承天門的城樓,高昂著頭,挺起胸,站得筆直。

城門前的褚遂良隨即高呵了一聲:“獻俘~~~~~~~~~~~~~~~~~”

獻俘,是古代最重要最隆重的儀式,是流芳千古的大事。

在華夏的歷史上,中原王朝的軍隊凱旋後要在太廟、太社告奠天地祖先,並有獻捷獻俘之禮,即報告勝利,獻上滷獲的戰利品。

在兩週時代的一些銅器銘文中常記有戰爭勝利後獻捷獻俘之事,象《小盂鼎》銘文說,盂征伐四方,執獸四人,獲聝近五千,俘虜一萬三千餘人,及車、馬、牛、羊,數以百計。

馘,即作戰時將殺死的敵人的左耳割下,獻捷時作為計功邀賞的憑證。所以,這個字在金文裡,以耳為偏旁。

“獻馘於王”,正是獻捷之禮。《小盂鼎》銘文還記載,盂將捉獲的敵人首領獻於周王后,周王下令審訊敵酋,然後將他們處死。在其他銅器銘文裡還提到一些別的戰利品,如矛、戈、弓、箙、矢、甲冑等。

獻捷獻俘之禮,歷代大致沿用,只細節各有不同。例如在宋代,大軍凱旋後,皇帝遣禮官奏告天地、宗廟、社稷、嶽瀆、山川、宮觀及在京十里以內神祠,以酒脯行一獻之禮。

獻俘儀式將被俘敵酋以白練捆縛帶往太廟、太社作象徵性的告禮,然後在宣德門行獻俘禮。皇帝在門樓前楹當中設帳幄座位,文武百官及獻俘將校在樓下左右班立,樓前稍南設獻俘之位。百官到齊後,侍臣將班齊牌用紅絲繩袋提升上樓,報知皇帝。皇帝就座,百官三呼萬歲行禮。侍臣宣佈“引獻俘”,將校把被俘者帶到獻俘位。侍臣當眾宣讀戰勝敵軍的“露布”。刑部尚書奏告,將某處所俘執獻,請交付所司處置。這時,如果皇帝下令處以極刑,就由大理卿帶往法場,如果皇帝下令開釋,侍臣便傳旨先釋縛,隨即宣佈釋放。被俘者三呼萬歲,再拜謝恩。文武百官也都再拜摚�宋璧福��敉蛩輟�

“露布”制度,始於後魏。東漢時,本來把官文書不加緘封者稱為“露布”。後魏以“露布”發表戰勝訊息。每當攻戰克捷,欲使天下遍知,便以漆竿上張縑帛,寫上捷報。這種辦法後來被廣泛採用,露布就成為“佈於四海,露之耳目”的“獻捷之書”。

隋代文帝起,有宣露布之儀。當時在廣陽門外集中百官及四方客使,宣讀露布。宣讀畢,百官舞蹈再拜行禮。

諸侯戰勝敵方,向天子或大國報告勝利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