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王聽了,肅然起敬,以最隆重的禮儀送知罃出境。共王甚至感嘆說:晉國有這樣的戰士,我們是無法與之爭雄的。4
這是怎樣的戰俘!
事實上,這樣的戰俘在春秋時期並不罕見。魯襄公十七年(公元前556年),一個名叫臧堅的魯國戰士被齊軍俘虜。齊靈公居然派了一個宦官去看他,並對他說&ldo;你不會死&rdo;。這事做得實在不靠譜。但此公既然是一個被諡為&ldo;靈公&rdo;的昏君,離譜也不足為奇。
然而對於臧堅,卻無異於奇恥大辱。因為按照當時的制度和禮儀,宦官是不可以對貴族下命令的,更無權決定貴族的死生,哪怕只是傳達國君的命令。這樣做,不但對接受命令的人是羞辱,對下達命令的人其實也是侮辱。於是臧堅朝著齊靈公所在的方向叩首說:承蒙關照,實不敢當!但君上既然賜下臣不死,又何苦要派這麼個人來傳達厚愛?
說完,臧堅用一根尖銳的小木棍挖開自己的傷口,流血而死。5
這又是怎樣的戰俘!
戰俘尚且如此,戰士又該是怎樣的風采,也就可想而知了。
風采,風骨,風度
戰士的風采,《詩經》裡有。
比如《周南&iddot;兔罝(讀如居)》‐‐
張開天羅,撒開地網;
打下木樁,迎接虎狼。
赳赳武夫,
是君王的屏障;
赳赳武夫,
是國家的棟樑。
是啊!在古代社會,有國家就有戰爭,有戰爭就有戰士。只要是戰士,就會睜大警惕的眼睛。這就是所謂&ldo;肅肅兔罝,施於中林&rdo;。兔,不是野兔,而是老虎,即&ldo;於菟&rdo;(讀如巫塗)。6,則是獵網。所以,此詩也可以這樣理解:朋友來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來了,迎接它的有獵槍。
這是怎樣的風采!
這樣的風采,《楚辭》裡也有。
在《九歌&iddot;國殤》中,屈原是這樣描述楚國戰士的:操著吳戈,挾著秦弓,帶著長劍,披著犀甲。戰旗遮蔽了天日,敵人多如亂雲。他們衝進了我們的陣營,殺傷了我們的兵丁。然而我們的戰士,卻拿起鼓槌敲響戰鼓,駕起戰車驅策戰馬,冒著疾風暴雨般射來的箭矢奮勇當先。因為戰士們知道&ldo;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遙遠&rdo;,開弓就沒有回頭箭。
為國盡忠,是戰士的本分。
於是屈原這樣唱道‐‐
誠既勇兮又以武,
終剛強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靈,
魂魄毅兮為鬼雄!
這又是怎樣的風采!
風采的背後是風骨。公元前684年,魯莊公率軍與宋國作戰,一個名叫縣賁父(賁讀如奔)的戰士擔任他的駕駛員。戰場上,拉車的馬突然驚了,魯莊公也掉下車來。莊公說,照規矩,誰當駕駛員,作戰之前是要占卜的。今天有此一難,是因為沒有占卜啊!縣賁父說,以前從來不出事,偏偏這回出事了,只能怪下臣不夠英勇。於是衝進敵營戰鬥而死。戰後,馬夫洗馬時發現,那匹馬身上有一枚箭頭。這才明白出事的原因是馬中了流矢,並沒有縣賁父的責任,莊公便下令為他寫一篇悼詞。為士人寫悼詞的風氣,就是從這件事開始的。7
這樣的風骨,史不絕書。公元前480年,也就是孔子去世前一年,衛國發生內亂,大夫孔悝(讀如虧)被圍困在家中。孔子的學生子路聽說,立即前往救援,因為他是孔悝的家臣,也是戰士。結果,一場混戰中,子路被剁成肉泥。孔子聞訊悲痛欲絕,立即吩咐廚房倒掉已經做好的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