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過程,可以看得更為明顯。

其中最重要的癥結也可以說是資本主義的登場。但是資本主義是一個被濫用的名詞。我們因其無可替代,雖引用而必強調在20世紀末年,其最顯著之特色不在階級鬥爭,也不是新教倫理,而是負債經營。

一個國家希望資金廣泛地流通,經理人員與所有權分離,技術上的支援因素如交通通訊全般活用,務必先在法制上創造一個可以在數目字上管理的局面。中國過去以文士管制億萬農民;用刑法作張本,於今引用商業習慣,以律師、會計師、工程師做前導,著重民法。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體系。20世紀的革命,即顯示著整體社會重新構造過程中的艱辛。

這本書是我的歷史寫作之中提出引用參考資料較頻繁的一種。《明實錄》內《太宗實錄》年終統計一文又整個重寫,加入英國之參考資料多種。(其中明代數字的瞭解則初作於1970年的夏天,時在哈佛東亞研究所做研究工作,距今將近三十年矣。)《上海,Shanghai,シヤンハイ》系應在瀋陽及上海發行的《永珍》雙月刊所作,載該刊今年三月號及《聯合報》副刊3月7、8、9日。雖系小品文字,但是顯示著新舊體制之不能融洽,仍側面闡釋一段天翻地覆的改造無可避免。

作者的主旨仍是拋磚引玉。我深覺得中國歷史需要整個重寫(包括西洋史在內),我提供自己在摸索時的線索,希望高明人士將眼光更看寬看大,將歷史讀物更向前修訂。對一般讀者則著重不要忽略自己當前的立足點。

黃仁宇

1999年4月14日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從《三言》看晚明商人(1)

中國傳統社會,因採取中央集權制,事無大小,悉聽朝廷號令。所有法律辭章,必須劃一。此在工業革命之前,交通通訊諸技術未曾發達之際,實有多數不合實際之處。因此皇室威權,雖廣泛無涯,但其行政技術低劣。政治之安定,並非經常在法律及經濟上求改革;而有賴於支援儒家思想,由家族社會之安定性所促成。此種措施,實與西洋諸國近世紀保障人權、支援私人財產、允許市民自治種種措施大相徑庭。因此“重農抑商”縱非中國朝廷能經常維持之政策,亦必為社會發展之必然趨勢。西洋諸國資本主義之發展,有賴於尊重私人財產之絕對性,並認為此絕對性高於皇權,甚至高於傳統之道德觀念。其司法權之獨立,即由法庭保障此絕對性。凡此措施,只能在西歐諸小國經始。中國之地方政府,始終未由私人結會之形式構成;而系由中央政府規劃;其行政精神又偏重於中央政府之便宜。其間差異之處,無待詳述。

明代統治中國凡二百七十六年,跨14世紀至17世紀,此為西歐諸國近代國家社會形成及資本主義發展之際。中國政府則在此時期鞏固其中央集權明代集權,見於顧炎武之《日知錄》及黃宗羲之《明夷待訪錄》。亦見於�Mote,“The Growth of Chinese Despotism,”Oriens Extremus,8(1961);Lien…sheng Yang,“Ming Local Administration,”in Charles (ed�);Chinese Government in Ming Times(New York,1969)。。因中央集權之結果,政府之經濟政策,不能以經濟高度發展地區之情形為基礎,而系以經濟低度發展地區之情形為基礎本人所著Taxation and Governmental Finance in 16th Century Ming China(Cambridge,1974)對此點敘述甚詳。。例如洪武之稅收政策,全以穀物為基幹,各衙門所用人役,在宋代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