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③,捨身求法的玄奘④,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孔明⑤,但也有呆信古法,“死而後已”的王莽⑥,有半當真半取笑的變法的王安石⑦;張獻忠當然也在內。但現在是毫沒有動筆的意思了。
《蜀碧》⑧一類的書,記張獻忠殺人的事頗詳細,但也頗散漫,令人看去彷彿他是像“為藝術而藝術”的一樣,專在“為殺人而殺人”了。他其實是別有目的的。他開初並不很殺人,他何嘗不想做皇帝。後來知道李自成進了北京,接著是清兵入關,自己只剩了沒落這一條路,於是就開手殺,殺……他分明的感到,天下已沒有自己的東西,現在是在毀壞別人的東西了,這和有些末代的風雅皇帝,在死前燒掉了祖宗或自己所蒐集的書籍古董寶貝之類的心情,完全一樣。他還有兵,而沒有古董之類,所以就殺,殺,殺人,殺……
但他還要維持兵,這實在不過是維持殺。他殺得沒有平民了,就派許多較為心腹的人到兵們中間去,設法竊聽,偶有怨言,即躍出執之,戮其全家(他的兵像是有家眷的,也許就是擄來的婦女)。以殺治兵,用兵來殺,自己是完了,但要這樣的達到一同滅亡的末路。我們對於別人的或公共的東西,不是也不很愛惜的麼?
所以張獻忠的舉動,一看雖然似乎古怪,其實是極平常的。古怪的倒是那些被殺的人們,怎麼會總是束手伸頸的等他殺,一定要清朝的肅王⑨來射死他,這才作為奴才而得救,而還說這是前定,就是所謂“吹簫不用竹,一箭貫當胸”⑩。但我想,這豫言詩是後人造出來的,我們不知道那時的人們真是怎麼想。
七月二十八日。
(原刊1933年8月1日《申報·自由談》,後收入《準風月談》)
①嘉勒爾今譯卡萊爾(ThomasCarlyle,1795—1881),英國作家、歷史學家。曾任愛丁堡大學校長。著有《法國革命史》、《憲章運動》等。《英雄及英雄崇拜》,即《論英雄、英雄崇拜和歷史上的英雄事蹟》。
②亞懋生今譯愛默生(,1803—1882),美國作家、演說家。曾主編《日晷》雜誌。著有《論文集》、《人生的行為》等。其《偉人論》,一譯《代表人物》,是1845—1850年間的論文集。
③蘇武(?—前60)字子卿,西漢杜陵(今陝西長安縣)人。漢武帝天漢元年(前100),出使匈奴被扣,威武不屈,持旌艱守19年。漢昭帝始元六年(前81),因匈奴與漢和好,才被遣送回國。
④玄奘(602—664)本姓陳,名禕,洛陽緱氏(今河南偃師)人,唐代高僧、佛教學者、翻譯家、旅行家。通稱三藏法師,俗稱“唐僧”。曾赴印度遊學17年,與弟子翻譯經卷70餘部,另有《大唐西域記》傳世。
⑤孔明即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陽都(今山東沂南)人,三國時蜀相。有《諸葛亮集》存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一語見《後出師表》(“瘁”原作“力”),但《諸葛亮集》中原無此文,今傳世文字系《漢晉春秋》輯自張儼《默記》。
⑥王莽(前45—23)字巨君,漢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人,漢元帝皇后的侄子,以外戚掌握政權。初始元年(8)稱帝,改國號新,進行復古改制,激發了社會矛盾。更始元年(23)在赤眉、綠林起義軍打擊下崩潰,他本人在綠林軍攻入長安時被殺。
⑦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人,北宋大臣、詩人。神宗熙寧二年(1069)被任為參知政事,次年拜相。既持權柄,即推行高調躁進的新法改革,所議貢舉、青苗、均輸、募役諸法,皆引發###、舊黨相齧惡鬥,造成北宋政局長期動盪。其詩文俱佳,有《王文公集》等傳世。
⑧《蜀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