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部分

,家中沒有長者為尊的氛圍,晚輩可以直呼長輩的名字,表示親切。

中國自古就有深厚的崇老、尊老、敬老的文化底蘊和悠久的家庭養老傳統,家庭處於社會的中心地位。家庭的功能是十分廣泛的,可以滿足不同年齡段的每個家庭成員的生活需要。家庭成員的權利和義務,用倫理和法律的方式在同一屋簷下被固定下來。通常來說,父親是一家之主,家庭成員之間的分配原則是平均主義,不論貢獻大小,各個方面的物質需求基本上都透過家庭獲得滿足,這是家庭消費功能的機制作用。人老以後,要在家養老,也是理所應當的事情,家庭是老年人養老的基本載體。以家庭和諧為本,最佳化活動載體,促進和諧家庭建設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沒有家庭的和諧,就不可能有整個社會的和諧。中國的傳統社會是以家庭為中心,按家庭倫理擴充套件而組織的。中國社會的現代發展雖然引進了一些人權平等的觀念,但是,家庭倫理和家庭觀念在社會生活中的影響和作用不僅是一個現實的存在,而且是一個決定的要素。在中國的整個社會結構和社會生活中,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單位、社群,在一定意義上是家庭的放大,國家的政治生活也滲入了家庭的影響,家庭的地位非常突出,其作用也非常重大,家庭觀念是中國人的極其重要的思想觀念,各種社會觀念的形成無不受到它的影響。中國人的家庭是按照長幼有序的家庭倫理建構的,父慈子孝是最重要的家庭關係,父(母)子(女)親情是人生最珍貴的情感之一。這使得中國人的家庭生活豐富而有樂趣,家人之間,情深意切,誠愛有加,盡享天倫之樂,也使得中國的家庭相對比較穩定。但是,由於中國人缺乏個人獨立和個人自由的天賦人權觀念,造成了家長制的一系列弊端,一方面是父母權威的濫用和家庭虐待的發生,另一方面是子女對家庭的依賴。

現今,在工業化、城市化、生育政策以及市場經濟的催化下,逐步改變了傳統的以家庭為基本單位的生產、生活方式,家庭功能呈現縮小化的趨勢。這不僅使更多家庭成員從同一屋簷下走出來,而且不斷減少同一屋簷下的人口繁殖,即趨於家庭結構簡單化和家庭規模小型化。傳統家庭養老方式在居住方式、生活照料、經濟流動方式等方面發生了變化,但這些變化並不意味著家庭養老功能的弱化。有關資料表明,我國老年人僅有2%生活在社會福利院和敬老院中,98%以上的老人生活在不同代際的家庭裡。根據中國老齡科研中心的調查,城市依靠親屬、保姆、鄰居、志願人員、街道居委會照顧的老年人僅佔5。3%。從這一調查結果不難看出,目前對中國老年人的生活照料,主要是家庭。所以,不能因為家庭結構和家庭功能發生變化,就進而得出現代家庭養老功能正在削弱或消失的結論,這是不符合實際情況的。雖然傳統的養老方式發生了變化,但這些變化是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要的、具有生命力的,是傳統養老方式在新形勢下的變通和昇華,是養老支付成本最低的方式,也是進一步維繫家庭代際關係的二種變革。這就需要充分考慮中國社會的習俗資源,而習俗一般說來都是以家為核心而形成的,是以家為支撐的。反過來,習俗最傾向於支援以家為核心而展開的活動,對於經濟活動也同樣如此。以家為單元的經濟活動是能夠得到習俗的充分支援的,並在習俗中獲得巨大的活力。在某種意義上,家庭的生命力也就是“家元經濟”的活力。

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的國家尚且重視家庭養老,對於中國這樣的一個經濟還比較落後,而且是有著良好的家庭養老傳統和密切代際關係的國家來說,在現階段就更應該重視和提倡家庭養老制度。正如美國老齡研究所所長在與中國學者交換意見時曾說的那樣:“在中國,儘管為老年人服務的社會設施差,可是你們有家庭結構,有一個尊老的傳統,這將使你們的老人過得不錯。在你們現代化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