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部分

皂苷。其藥理有抗菌及抗腫瘤作用。

除上述幾味藥可在秋季作為補劑服用外,亦有一些中成藥可服用,如:

人參健脾丸:主要由黨參、白朮、陳皮、麥芽各100克枳實、神曲各150克,山楂45克組成。功能健脾消食,主治脾胃虛弱所引起的消化不良,脘悶飽脹,不思飲食。每日二次,每次服15克,用溫開水送服。

生脈飲:主要由人參、麥冬、五味子組成,功能益氣生津,以治療氣虛津傷所造成的體倦汗多、短氣、心悸,口乾及氣虛性喘咳。口服安瓿劑,每次10毫升,日服3次。

上述各種中成藥,可消除燥熱之邪對人體的侵襲,即使是沒有造成口乾、舌燥之津傷者、亦可少量用之,但因滋陰藥多厚膩,凡脾胃虛弱者,當先調理脾胃。

秋高氣爽話“咳嗽”

“咳嗽”在傳統中醫學中為一病名,現代醫學中急、慢性支氣管炎、肺炎、過敏性哮喘等都屬於本病範疇。中醫認為,肺為嬌髒,喜潤惡燥,易為燥邪所傷。在秋季的日常生活中,如果燥邪犯肺,最易傷其陰津。肺失津潤,秋風一起,有不少人開始感冒咳嗽,或乾咳少痰,痰黏難咳出,或痰稠色黃,或痰稀色白,或痰中帶血,或胸悶氣喘。輕者咳聲不斷,重者遷延難愈,影響日常工作和學習,尤其有些患者夜間咳嗽明顯,妨礙正常休息和睡眠,讓人苦不堪言。所以,秋季防咳嗽刻不容緩!

中醫強調“治未病”,伴著“一場秋雨一場寒”的秋天的來臨,我們又可以採取哪些手段防患於未然,儘量不去“招惹”咳嗽呢?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第一,隨氣溫的變化,及時增添衣服、被褥,防止受涼:尤其早晚溫差大,出行時一定要注意保暖。不必機械地去照搬“春捂秋凍”,畢竟凡事都有個度,超過了這個“度”,利就會變成弊的。因為過度地去“秋凍”,結果感冒了,發燒了,咳嗽了,肺炎了,豈不太教條了?

第二,注意加強營養,以滋陰潤肺為主:秋冬季氣候乾燥,而前面提到過肺“喜潤而惡燥”,因此我們在平素注意飲食均衡的同時,應以滋陰潤肺為主。肺臟功能正常,自然咳嗽也就成了無源之水。《黃帝內經》中提到“秋冬養陰”說的也就是這個道理。中藥中麥冬、沙參、百合、枸杞等均為養陰潤肺之品,大家可以在熬粥時適量加入些。還有大夥都知道的梨、甘蔗、蜂蜜、銀耳等也都是不錯的滋陰聖品。

第三,多飲水:看似簡單,其實很實用。有些人認為不口渴不用急著喝水,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口渴是人的神經系統對體內缺水的一個較強烈的反應,如果你感到口渴,此時你的身體已經是處於較嚴重的“脫水”狀態。許多雜誌中提倡每天喝8杯水才算科學,其實個人認為沒有那麼絕對,完全可以因人而異,體型瘦小,自然可以少喝些,反之,人高馬大者多喝些更合適。而之所以強調8杯,其實意在強調飲水的重要性而已。而飲用什麼樣的水好呢?白開水即可,又簡單又實惠,加入些蜂蜜當然更好!

第四,勤鍛鍊:我們的祖先告訴我們“正氣存內,邪不可幹”。而“正氣”何來?多鍛鍊就是一個重要途徑。生命在於運動,說的不也正是這個道理嗎?

第五,防過敏:秋季空氣乾燥,又是葉落草枯時節,食物和空氣中的致過敏物質大量增加,極易侵犯一些有“宿根”的人,也就是西醫所說過敏體質的人,常引發哮喘。由於這些人體質素虛,對大氣的溫度、溼度等變化又極為敏感,極易因感冒而誘發支氣管哮喘。因而,這些特殊人群一定要格外注意了。

。。

秋季要重視脫髮的防治

之所以要強調在秋季防止脫髮,原因是秋天氣候乾燥,人們若保養不當,易傷肺氣。按祖國醫學理論,肺主皮毛,肺氣虛則衛外不足、毛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