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汴京城守衛皇城的就只有秦王的親衛軍不足三千人,裡城也只有河中軍萬人,城外就剩下五六千騎軍,其餘皆是義勇,而我們卻有大軍十數萬只要進的城,誰人可擋!”康履遞上帕子讓康王擦乾眼淚道。
“你去請黃、汪兩位大人到府中敘話!”這個時候有兵就是草頭王,趙構聽了康履的分析,信心稍振道…
稍後,趙構的兩位高參來到,三人經過一夜謀劃,商定讓元帥府所屬兵丁以討要餉銀為名進入京城,趁機奪占城門,進入皇城,然後繳了守衛宮城的中興軍的械,逼太后下旨立趙構為帝。等到秦王趕回時,大事已定,他又能怎樣,難道還敢冒天下大不韙造反?即使他領兵前來,也可以皇帝的名義下詔令各地郡縣勤王,那時天下可定。
這一個計劃可以說是三個人拍腦門拍出來的,誰讓他們沒有造反的經驗呢,這方面還沒有宗澤有經驗。根本沒有考慮自己手中有幾張王牌,會有多少人跟著他們走,朝中大臣會不會擁戴他,各州縣會不會響應?完全沒有給自己留下後路,一旦失敗如何收場都沒有去想,完全是幾個人的想當然,只要他有了詔書,揮手間天下就已經易主。
他們發動政變的一切出發點都是建立在秦王軍戰鬥力比他們還不如,一見他們人數眾多便舉手投降的基礎上,卻沒有想想趙檉的軍隊走得是精兵路線,打了這麼多年仗往往都是在兵力處於劣勢的情況下以少勝多。更為可怕是沒有想想會有多少軍隊會聽從帥府的號令…
從面上看,兵馬大元帥府的實力真真的不弱,它集結了河北乃至河南,山東等地的兵卒十餘萬,相對來說對於聚集,保留宋朝地方部隊起到了積極作用。縱觀其軍隊構成,其主體為河北各府、州派遣的勤王部隊,另外還有招徠的各地義軍,山賊等。
這些部隊追隨趙構一路南下,成為康王的親隨。但是就質量而言,大部分軍馬都是臨時拼湊而成,右軍都統制劉浩麾下的部隊盡是民兵隊伍;丁順、孔彥舟麾下的部隊則是由降盜、軍賊等組成;即便是宗澤的隊伍也多是在磁州招募的鄉勇。
由此可見帥府軍成分複雜,吸收了各種不同性質的武裝力量,其中多為招安而來的軍賊、盜匪,民兵隊伍,潰兵以及地方上的原駐軍,造成了元帥府武力兵源混雜的特點。紀律敗壞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地方官員手下的勤王軍、民兵、義軍同樣軍紀不濟,臨陣逃脫,搶奪戰利品,拒不受命等事件經常發生。
但是這些還不是主要問題,致命的是大元帥府在組建之初就存在主戰和主和兩種意見,以宗澤為主戰派的各軍在大名府時期就被排擠出去,被派往開德府駐紮。而主和的黃潛善、汪伯彥等人受到了趙構的重用,成為其心腹,統御元帥府的主力部隊,可其卻一直避戰從沒有和金軍正面交鋒。
按說收復開封,太后聽政後,以救援開封為使命的帥府軍回到京畿地區,其任務就該結束了,可趙構不但沒有解散帥府,還參與到與朝廷爭奪偽楚軍及各路勤王軍的爭奪中以增強其實力,但是效果似乎並不好。而這些不利條件卻沒有在其謀劃的‘大事’考慮進去,便匆匆的定下了決策,準備付諸行動…
第一百三十二章 缺兵少將
按說趙構一幫人選得時機不錯,此刻中興軍主力都在河北與金軍激戰,和他們不合拍副帥宗澤的部隊已經遵照秦王的命令從信德府開拔前往五馬山地區參加會戰,京畿地區的軍隊除了各地勤王軍改編的河防軍就是帥府的軍隊了,這也是趙構敢於孤注一擲的本錢。
計議已定,趙構召帥府的幾員大將密商,其實帥府還真有人才,副帥之下的都提舉五軍‘逃跑將軍’劉光世,這個不用介紹了也算名將之後,烈士家屬,久經戰陣,大宋幾次大的戰役都曾參與,就是腿長點;都統制楊惟中、中軍統制張俊、還有統制官韓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