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篇文章出自於財計學院周德中教授之手,無異於為《錢鈔管理條例》張目。中書府雖惱火,卻發現該文駁無可駁,連反擊都找不到切入點。
章節目錄 第四百八十章 借債風波(二)
錢鈔升值貶值與普通百姓生活息息相關,凡是能理解周德中《錢鈔升值與貶值新論》文章者,無不投入極大的熱情關注此事。
聰明人,哪裡都有,一些人迅速將該文與張思奎的借債論聯絡起來,並提出:既然不能增發金票與票據,那麼荊州如何解決財計艱難的難題,難道只有借債一途可走?
老百姓都能想通這點,荊州內部的高層個個人精似的,哪能不明白這個道理?他們頓時恍然大悟,林純鴻欲推動借債一事,所有前期的動作,無非就是為了減小推行借債之策的阻力而已。
想通了此節,這幫高層頓時沉默了。報紙上,除了一些學院學者兀自爭論不休外,官方的色彩立即消失得無影無蹤。
正當高層將目光焦點集中於星拱樓,等著林純鴻討論此事時,令大家預想不到的是,荊州時報在沉寂了數日之後,又刊登一篇文章:《稅制芻議》。
無論是張思奎,還是周德中,皆非常小心地將文章定位為理論探討範疇,無一言涉及荊州現行之政策。而《稅制芻議》就不同了,該文將荊州現行的稅收體制批得體無完膚,比如:稅種少,僅限於流通稅中的增值稅與營業稅,忽視了所得稅;稅額低,增值稅才一成,而營業稅才半成,致使財計艱難,稅收的調節作用無法發揮……
該文還建議,應借鑑廣州定點貿易處的經驗,對不同的貨物種類以不同的稅率徵稅,限制奢侈品等無用之物的生產和流通,鼓勵生活必需品的生產和流通。
稅制,乃財政之根本,調整稅制,在歷朝歷代無不是大事,成者,則國家欣欣向榮,國力增強,失敗者,則國破家亡,落個慘淡結局。
此文一出,無異於在平靜的水面上扔了一塊巨石,不僅將荊州內部高層弄得一愣一愣的,就連一直保持沉默的商人們,也無法坐視不理,開始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討論荊州之大變。
首先被驚動的,自然是荊州、武昌、夷陵、襄陽、南陽、夔州、鄖陽等地的商人。這些地方作為荊州直接控制的地盤,稅收制度嚴密,並且得到了有效地施行,稅制的任何變動,將與這些商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
“洪老闆,你到底說句話唄,無論是借債,還是稅改,我們總要商討個章程出來……”羅永浩見洪齊雲一直沉默,忍不住催促道。
洪齊雲、張德勝和羅永浩前段時間一直在廣州籌建大西洋商號,剛返回荊州不久,就聽聞了荊州時報這幾日的動靜。三人立即聚在一起,商議對策。
洪齊雲嘆了口氣,道:“借債一事,我們即便有心,也是無力,就不用想了。”
羅永浩急道:“上次籌措巴達維亞軍費,我們沒有出手,在林都督心裡已經失分不少,這次荊州舉債,如果我們再一次坐視不理,林都督會不會對我們產生什麼看法?”
“不會吧?要是林都督真對我們有看法,如何會大力支援大西洋商號?”張德勝遲疑道。
洪齊雲揮了揮手,道:“做不到的事,無論後果有多嚴重,都不要去想了。我們三人,欠了一屁股的債,哪有可能再拿出錢來?”
羅永浩和張德勝張了張嘴,沉默下來。洪齊雲說了句大實話,為了籌建大西洋商號,三人不僅拿出了所有積蓄,而且還大舉向錢莊借債,正好處於資金最為緊張的時候。
沉默了半晌,張德勝忽然說道:“林都督在南洋、西洋,無論怎麼拓展,我都無話可說,畢竟,海洋就是聚寶盆,自崇禎七年開海以來,無論是荊州,還是我們這幫生意人,都謀取了鉅額利潤。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