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13部分

印象三,“啊,趙福全去了吉利?!”

2006年,業界幾乎所有人聽說趙福全離開華晨去了吉利,第一反應都是不解,然後可能就是替他惋惜。因為,當時的吉利不僅沒有合資企業風光,與其他本土品牌相比,發展勢頭也似乎停滯了下來,而早期積累的諸多問題開始逐漸顯lù。

“是呀,當時業界認為吉利連黑馬都不是,吉利只是鯰魚,而鯰魚註定是過渡xìng的。”趙福全當然清楚吉利當時的情況,所以決定來不來吉利,趙福全用了更長的時間,足足一年。

“我回來不是追求舞臺的大xiǎo,而是自己價值的發揮。舞臺大,發揮的作用xiǎo,也沒有意思。另外,我回國的初衷是做自主研發,這個要清晰。不會因為別人給的工資高了、級別高了就發生改變。做自主,還要自己能做主。吉利給我自主的空間更大了。”至於為什麼離開華晨,趙福全閉口不談。他說,華晨待自己不薄。但是“趙福全不屬於華晨,屬於社會。”

吉利或許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在趙福全看來,都不算什麼。“正因為有問題才是吉利,什麼問題都沒有不就是豐田了?”在他看來,吉利有一個非常重大的優勢:“企業要發展,就要有一個清晰的長遠利益。汽車業投入大,週期長,如果沒有這個,容易搞短期利益,那麼做研發的人就會很累,也不會有什麼成果。在吉利,李書福的利益就是試金石,是公平公正的度量衡。”

雖然趙福全說的很隱晦,但是蕭宸的理解是,作為民營企業,吉利有制度上的優勢。

印象四,第一次正式“約會”,李問:“volvo怎麼樣?”趙答:“好啊。”李說:“我們把volvo買過來怎麼樣?”趙嘴上說:“那當然好了。”心裡卻在想:你憑什麼去買呢?你知道值多少錢嗎?

他萬萬沒想到的是,最後,吉利真的完成了這次漂亮的跨國併購。如果說第一次約會時,趙福全對李書福和吉利多少也持有多數人一樣的成見和偏見,那麼隨著對吉利和李書福瞭解的深入,他開始對李書福和他的創業團隊欽佩起來。

“回國後,我發現,一個人什麼都沒有,還能把車造出來,這是水平!”趙福全感嘆,“我現在越來越悟出來一點,造便宜的車比造貴的車難多了!”

從參與英國錳銅的後期收購,到全程參與澳大利亞dsi變速器公司的收購,再到volvo的收購談判,趙福全都發揮了重要作用,而這也讓懷揣“回國發揮自己作用”理想的趙福全興奮不已。

對吉利早期很多讓外界非議的行為,趙福全現在也有了不同看法。比如說“山寨”,趙福全說,本來能力就不強,還想幹,不“山寨”怎麼辦?另外,“山寨”短平快,有好處,不“山寨”也沒人給你記功、發獎。所以本土品牌初期的“山寨”是不得已而為之,是發展中的一個階段。“但是,你看現在的吉利怎麼就不山寨了呢?因為我們有了這個能力。”

本土品牌的進步之快,超出了趙福全回國前的預料,本土品牌乘用車的國內市場份額從零發展到現在已經大約佔了半壁江山,“這很了不起!我是祥林工大畢業的,當年教我的那些老師,連車都不會開。現在回老家,樓下停的很多都是我回國後開發的車!能夠參與到這個事業中來,我非常幸運。這不是有能力就能幹的,是機遇。”

但令他遺憾的是,“一方面消費者對本土品牌的接受程度還不夠,另一方面,我們自主的能力還不強,還是缺少做jīng品的意識和決心。”

印象五,“話雖然土,但都是大實話——大家都知道趙總比較土。”

蕭宸當時就喜歡看對趙福全的採訪。因為他的回答總是又樸實,又jīng彩。比如對“技術吉利”口號的質疑,他說“打8折都稱得上”;比如談到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