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8部分

兩喝一斤,這樣的幹部我放心有幹部稱:“領導下來視察工作,你不敬他酒,他說你不尊敬他;同事敬你酒,你不喝,他說你瞧不起他;下級敬你酒,你不喝。他說你擺領導架子,不和群眾打成一片。”於是乎,迎來送往要“以酒助興。”請客吃飯要“以酒顯赫”結交辦事要“以酒為媒。”於是酒消費成為禮尚往來的必不可少的感情投資。

其實酒消費無非是在進行人情消費和人情投資而已。蕭老是不喝酒也不抽菸的,用他的話說:“不抽菸不喝酒可以杜絕菸酒上的禮尚往來。”但蕭老可以這樣說,是因為他有這樣的資本,蕭震卻不能這麼說。只好講自己酒精過敏和不喜歡煙味。酒精過敏,蕭定的確是有一點的,但沒有他平時講的那麼誇張。不至於一杯酒下肚就是滿身癢。至於煙,平時蕭定並不抽,只有有大事要思慮的時候蕭定才抽菸,但他實際上確實不喜歡煙味。

但酒的功能現在在華夏出現了變異;一個新的問題產生了:為何酒精在個別地方成為“考核幹部”的“標準。?

如果說西方社會中石與人之間的關係是一種類似“一捆一捆分得很清楚的柴火。的話,而華夏人的人際關係則是類似於石子投向河裡的水波紋衍生開來的“差序格局。”是由自己一家人親屬朋友一熟人陌生人等逐漸推開出去的。而官場中人情消費的目的。是將坐落於外圍水波紋上的個體透過某種手段或方式逐漸進入內圈層。也就是說,如果官場中,雙方是陌生人的話,就需要透過某種方式成為熟人;是熟人的需要晉升為朋友;是朋友的如果拉上親屬關係則更為有力了。我們知道,正像水波紋一樣,越到外圍就越沒有什麼力量。所以“強關係。體現在水波漣漪的內層,而外層的僅是“弱關係”而已,或者乾脆八竿子打不出關係來。

所以,為什麼酒精在個別地方成為“考核幹部”的“標準”呢?這是因為,人們認定能喝酒的人就擁有在酒桌中迅速複製關係的能力,越能喝則能力越強。而那些能喝者除了擁有拉關係的能力外,還具備了為領導擋酒的能力,在現代社會這種舉動已然就是“為領與兩肋插刀。了。可見,喝酒不僅拉近了與外群體的人際關係,也在一定程度上親近了內群體的關係。

在華夏官場體制內,所謂的“靠止撐腰走後門“求情。託人”這些問題無非都是在盡力去尋找有可利用的關係而已,而猶以“強關係”為妙。關係如何形成呢?這就需要一定的媒介和

段。

但是為何“拉關係”這樣的使命會落到“酒精”的頭上呢?這就不的不從酒本身的特點說起。關係和人情的構建需要溝通和交流,正式的溝通礙於一定的環境、時間和情境的限制。使其更具有正規和刻板的氛圍。而非正式溝通更為隨意和自由,人們可以有更多的時間相互瞭解和促進交流。吃飯席間,人們是面對面的互動,溝通更加隨意,效果更加有效。加之酒精本身可以放鬆神經,使非正式溝通更加通暢。人僥暢飲之後,興奮多言,更加顯露本真天性。於是沒有了官場的架子,有的只是酒桌上的猶籌交錯和談笑風生。

因而,在華夏社會這樣一個以情感為一切社會關係的母本中,官員們常常用人情網路來削減生疏,用關係來平衡法規,這常常讓許多人認為“公事得按私事辦,合理先得要合情”。在人情的消費中,酒精的攙合便助長了這種聯結。這樣看來。華夏的酒樓裡永遠旺盛的“吃喝風。”其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人情與關係情結的恆久發作。

蕭定有時候想,“官場酒文化”喝掉的是什麼?先撇開個人的健康這一普遍要義來看,人情消費是一種投資。但凡投資就是需要回報的,但所求回報可能種類繁多,有的人希望回報地位;有的人希望回報利潤;有的人要的是鐵關係;有的人要的硬靠山。既然有人投資,就要有人“欠債”無論對方何種索取。人情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