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記得,什麼事兒,都不用怕!”
同治九年七月二十八,太后御勤政殿圓明園,議定天津教案條約,並突然宣佈撤簾歸政,群臣大譁,帝苦勸,太后不停,將簾子撤下,退居深宮,不再過問政事。皇帝於同治九年九月初十行親政大典,咸豐十二年至同治九年乃是慈禧太后垂簾聽政時期,後世歷史學家對這十年評價極高,認為,近代以降,落後於西方的局面,能夠慢慢的拉回來,發軔於這段時間,且一致認為,這段時間君臣頗能同心同德,排除小分歧小矛盾,一致為了國家的強盛而努力,是政治最開明而且政治鬥爭最少的時期。
第四卷《晨鐘暮鼓》完,敬請期待下一卷《紫禁春色》!(未完待續。)
ps: 《紫禁春色》馬上就要到了,大家說,要不要打賞給我催更捏,,,,我準備是先停幾天好好構思下一卷的內容的,什麼時候更新就看大家的熱情啦!
一、三月初三(一)
同治十一年,三月初三。
這一日是上汜節,北國雖然是寒風依舊冷冽,可日頭已經一天比一天暖了,枝頭的柳絮已經開始洋洋灑灑飄落了下來,有些鼻子敏感的,在大街上一路的打噴嚏,榆錢正是肥嫩的時候,這時候用水焯一下,加點麻油,加點鹽,一拌就是清香撲鼻,或者煎蛋、清炒,都是不錯的時節菜,所以不少孩童拎了榆錢,配著報紙一同售賣。
風沙柳絮飄飛之中,有個高瘦的男子從自家宅子裡走了出來,穿著一件出毛的鹿皮坎肩,手上把玩著一個鼻菸壺,神態雍容,對著任何事兒有不屑一顧玩世不恭的笑容,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位旗下的大爺,只見他踱著四方步,在天橋下走著,時不時的看著各式攤鋪,他對著書攤書鋪十分有興趣,經常看著一本書就駐足停留許久,有個賣榆錢的兒童,見到這個男子在看著書,畏畏縮縮的靠在那個男子的身後,小心翼翼的看著那個男子手裡的書。
他手裡的書倒是也常見,乃是乾隆年間官刻的《千字文》,那個兒童嘴裡在默唸上面的字,不覺念出了聲,那個男子聽到了轉過頭,撇著這個靠著自己的兒童,那個童子也知覺,連忙打了個千,舔著臉賠笑,“大爺別生氣,小的看著這書,入迷了。”
那個男子倨傲的放下書本,“怎麼的,你也識字?”
“是是是,”那個兒童笑著回道,“之前是賣報紙的,我家裡頭一個鄰居,是宮裡頭出來的姑姑,認得字,所以教了幾年,不算是睜眼瞎,”那個童子驕傲的緊,“這幾日。把報紙都給家裡的弟弟賣去了,我改賣一會榆錢。大爺手裡的這本千字文,真是好。”
那個男子微微一笑,“你倒是難得。有沒有《咸豐字典》?”
“那字典貴的緊,”童子笑道,“我們這些窮人家,怎麼買的起。”
男子突然想到了什麼,“那四九城已經都辦了官小學。這事兒你知道嗎?”
“自然是知道的。”
“那你怎麼還在此地?”男子奇問道。
“大爺您是不知道啊,”那個童子一邊叫喊著路邊的人售賣榆錢,不以為然的說道,“咱們這些過窮日子的,那裡有閒錢去讀書上學呢?那束脩可是要不少錢呢,”童子居然也知道束脩這個詞,童子麻利的用舊報紙包了一包榆錢給路人,收了幾文錢,“如今這日子太平的很,賺錢倒是能賺一些過日子。要是想讀書進學,也是不能了。”
那個童子繼續說道,“不過也幸好,”他的語氣裡又透著驕傲,“我雖然年紀大了,家裡的錢也不夠,不過我家的弟弟,父母親咬咬牙,已經準備讓他去上學了,這幾日就在湊學費呢。這把榆錢賣了,估摸著就湊齊了。”
“你倒是個好兄長,”那個男子笑道,“家裡出了個讀書人。到底是好事兒。”
“是,”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