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96部分

布的統計資料,在21年的時候,美國人均年消耗糧食大概是450公斤。這基本上與唐帝國相當,而同期世界平均人均糧食年消耗量大概是325公斤。按照這一情況,325公斤是美國在平時的最低糧食保障基礎。

戰時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在進入全面戰爭後,任何一個國家都會用配給製取代市場體制,即糧食由政府統一徵收,然後再按照配給標準發放給每一個人。22年,唐帝國的人均配給糧食為420公斤,23年為390公斤,24年糧食豐收,提高到了440公斤,25年要支援德國減少到了420公斤,26年再次減少到了390公斤,27年德國與波斯的糧食產量增加,提高到了420公斤,28年糧食豐收,再次提高到了450公斤,基本上恢復到了戰前水平。可以說,充足的糧食供應是唐帝國能夠在戰爭期間保持國內長期穩定的一個極為關鍵的因素。

美國的情況則沒有這麼好了。24年,美國人均糧食消耗量是455公斤,到25年的時候人均配給420公斤,26年密西西比河出現洪災,加上需要向大量盟國提供糧食,驟然減少到了375公斤,27年近一步降低到了350公斤,28年則降低到了330公斤,這已經接近了極限供應量。按照當照帝國情報部門的估計,如果美國在29年的糧食人均供應量降低到了300公斤以下的話,那麼美國就將爆發嚴重的饑荒。而28年的供應量已經非常接近爆發饑荒的紅色警戒線了。

也正是如此,當時薛希嶽才會批准手下的幕僚人員去做相關的調查與評估工作。到28年底,大部分的評估工作已經完成了,而且薛希嶽也拿到了幾份內容詳細的報告。在他拿到的第一份報告中就著重強調了美國的糧食結構,以及在糧食生產方面的地域不平衡性。

當時,唐帝國能夠保證糧食產量的一個主要因素是唐帝國的糧食結構是相對均衡的,其中小麥與水稻的產量各佔了四成左右,土豆,玉米等農作物的產量也不低。相反,美國的糧食結構則比較單一,其中小麥就佔到了七成,土豆與玉米佔了兩成五,而水稻的產量還不到半成。

這也是因為西方人的飲食結構與東方人不一樣,而在主要的農作物中,小麥的單位產量是最低的,水稻的單位產量要高得多,雖然玉米,土豆的單位產量比水稻還要高,但是當時這兩種農作物還沒有成為主要的食物。也就是說,如果29年美國的小麥產量驟然降低的話,那麼美國就將鬧饑荒了!

同樣的,美國在糧食生產的地域結構性問題上也很嚴重。美國最主要的產糧區就是東南部,以及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平原地區。這與美國的自然環境有很大的關係。美國東北部與五大湖地區的氣溫偏低,而且平原分佈狹窄,適合發展大規模機械化農業的場地有限。而美國中西部地區又以沙漠,戈壁為主,缺少水資源,也難以發展農業,西部沿海地區適合發展農業的地區面積狹小,不可能承擔起主要的農業生產工作。因此,就只有東南部與密西西比河流域適合發展農業。實際上,在歷史上,東南部地區,以及密西西比河流域就一直是美國最主要的糧食產區。而這兩個地區又正好全部位與帝國戰略航空兵的絕對打擊範圍之內!

當時,薛希嶽已經有點動心了,可是他仍然不是很看中這個方案,畢竟那是300多萬平方公里的廣大地區,透過轟炸來達到目的的難度是相當巨大的。也就在28年底,當薛希嶽收到了另外兩份報告的時候,他加強了對這份提議的重視程度。而這兩份報告一份來自農業專家,另外一份則來自科研所,也正是這兩份報告,最終讓薛希嶽決定嘗試一下這種有點走極端的戰爭方式!

第四十章 橙色惡魔

提供報告的科研所是位於呼和浩特的帝國第四化學研究所,這是帝國四所以農林業化學藥劑研究為主的研究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