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長期在學校和科研單位工作,涉及到的多是教學、科研方面的工作。早期在籃管中心時我主要也是分管訓練競賽工作,對市場經濟的知識瞭解有限,聽到這些公司在闡述品牌戰略構想時我很受啟發,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由此開始了對品牌的關注和學習。
隨著CBA品牌建設工作的程序,我逐漸明白了品牌對於CBA的重要性。這也解答了長久以來我心存的一個疑惑:為什麼CBA與NBA在贊助商資源方面存在如此大的差異?長期以來,我們都把*、聯想、國航、蒙牛等大公司作為我們的目標客戶,但它們都對美國的NBA趨之若鶩,而對本國的CBA相當漠然,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品牌的價值和實力上的差距。
經過與這些公司近一個月的溝通、研究,我們最後確定聘用實力媒體為聯賽的公關公司,聘用拓亞公司為聯賽的執行公司。
實力媒體體育賽事部門的負責人叫張慶。這是一個來自寧夏的小個子,畢業於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在到實力媒體前,曾在團中央、李寧公司工作過。我對他的感覺是口齒伶俐、思維敏捷、思路清晰、知識面廣,由於長期從事媒體與推廣工作,資訊來源廣,反應敏銳,經常有一些獨到的見解。從這次的合作開始,張慶和他帶領的團隊與籃球結下了不解之緣。可以說,從此開始直到我退休離開籃協,幾乎每一個關鍵決策的醞釀、每一個重要活動的策劃、每一個重大事件的解決都有他的參與和貢獻。在這期間張慶也換過幾家公司,從實力媒體到一動體育,最終成立了自己的公司——關鍵之道。每次他“改換門庭”都保持了與籃協的合作專案,其主要原因是我們認可他個人的能力和水平。張慶在體育創意和策劃方面顯示出的才能,自始至終對籃球事業的熱情專注以及相對穩定的服務團隊是我們認可他的主要原因。
實力媒體進入後,開始在聯賽推廣和包裝上顯示出他們的實力,CBA聯賽也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和特色。這一時期的特點是有計劃地進行品牌形象塑造,提出了“年輕化、公益化”的品牌策略,以“我的球隊、我的比賽、我的CBA”為品牌主張,著手建立和形成CBA賽事品牌的差異化及其發展系統,並開始形成系列,透過每個賽季的階段性推廣主題,以及重大活動如開幕式、全明星賽體現出來。例如,2005~2006賽季提出“該你上場了”、2006~2007賽季的“烽火諸侯”、2007~2008賽季的“三劍歸一”等,各個生動鮮活,富有內涵和特色,起到了很好的宣傳作用。
在他們的策劃中十分注意引入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例如新聯賽標誌“籃球的面孔”,就是把京劇臉譜的形式與籃球結合,在2004~2005賽季南京全明星賽上第一次運用了“武俠”概念,加上幾個賽季的年度主題,使包括武術在內的中國傳統文化與CBA聯賽有機結合,不僅展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而且也形成了一個時期內CBA聯賽文化的特色,獲得很多人的讚許。 。 想看書來
品牌打造:形象內涵一個都不能少(2)
CBA的公益形象
2005~2006賽季,有一件事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東莞舉行的開幕式上,一位新疆維吾爾族少年出現在現場領唱國歌,把開幕式推向了高潮。這個孩子是10歲的迪力穆拉提·圖爾遜,來自新疆阿克蘇阿恰鄉,是CBA援建的第一所希望小學的學生。
這個創意獲得了成功,很多人被深深地打動了。這是我們推行的公益計劃帶來的成果。
張慶投入工作後,提出的第一個重要建議是與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合作,成立“CBA與我共成長公益計劃”。青基會在建設“希望小學”的行動中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影響,形象和口碑非常好。與青基會的合作,肯定能夠賦予CBA年輕、健康、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