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部分

凳最大的貢獻莫過於1976年在地震棚外,我曾經坐著它,伏在椅子上完成兩篇譯文,並寄到北京《國外醫學》發表。遷入新居後,小板凳漸漸受到冷落,只有老伴還偶而用它在水池裡墊墊洗菜盆。

人生就像登山,從我支內進川到長鋼總醫院的38年來,工作、生活都已經登上了一定的高度。回過頭遠望小板凳,卻依然那麼地“低矮”,甚至比以前更“矮”了些。它早已破舊不堪,身子骨也不中用了。但是,我仍不嫌棄它!小板凳終有一天會徹底壞掉的,它到底還能在我家住多久?我不知道。但病人當年送我小板凳時的那份心意卻隨著時間沉澱,越積越濃厚……

我們理解你的痛苦

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每天不知要接觸多少病人,因此對痛苦的感受特別深。理解痛苦,用我們精湛的技術和高尚的醫德去化解病人身體上和精神上的病痛,幫助他們擺脫痛苦,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我們科曾經收治過一名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病人由於小時候患肺炎治療不及時,逐漸發展為肺心病。每當氣候變化,病情就會反覆發作,患者的情緒也會焦慮不安、脾氣暴躁。患者的妻子和家人因忍受不了這種疾病帶來的痛苦,離他而去,只有年邁的老母親孤苦伶仃地伴他度日。住院已是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醫院也成了他發洩痛苦的地方,扔東西、拒絕吃飯、對醫護人員大喊大叫、不配合治療是他的常態。

如何減輕他身體上和精神上的痛苦,成了我們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我們仔細分析了他的病情、生活狀況,決定採取“理解痛苦”、“人性化服務”、“微笑服務”,從一點一滴做起,用愛心和同情心感染他,用實際行動感化他。做檢查時,主管醫生和護士親自推著他去;晚上沒有陪護,值班護士替他蓋好被子,掖好被角;他渴了,我們主動幫他倒好水;他餓了,我們端來可口的飯菜。沒有驚天動地的舉措,卻用身邊的點滴小事融化了他痛苦的內心。此後,他像變了一個人,主動積極地配合我們的治療,時不時地找我們嘮家事。那天早上我們查房,他對著我們微笑地說:“早上好!”

就是這句看似普普通通的話,感動得我們熱淚盈眶。

出院的那天,望著他那張由痛苦不堪變得充滿希望的臉,我突然意識到,只要我們敞開理解的心扉,再難交流的患者,都有可能被我們真誠的愛所感染。“下次犯病的時候,我哪兒也不去,就到這裡來治療,你們不僅治療我的疾病,也治好我的心病,這裡是我的第二個家。”患者樸實的語言,為我們的付出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網友點評(1)

評《此情可待成追憶》:每個人都是需要鼓勵的,就像書中所寫, “連上帝都需要鼓勵”,病人有時覺得醫生是無所不能的,把健康和生命託付給醫生,卻忘記了醫生也是普通人,是需要關心和鼓勵的。我相信是你的真誠和愛讓病人感受到了超乎普通醫患關係的情感。

評《下輩子仍做您的女兒》:瞧,天上有一顆星星,那彷彿是父親的眼睛在“眨呀眨”地說話,他在天上一直在微笑地望著你:不要再為此愧疚,放心、開心地去工作、去生活。作為醫生的朋友,我們也希望醫生們的生活能夠輕鬆一點。病人是重要的,但是家人也很重要,多留點時間給自己的家人,好嗎?

評《半米的空間》:特別的題目,感人的故事,人間最美的事情也許莫過於這真情真愛。這樣的生活,這樣的老人,平淡、平凡卻讓人感受到溫暖溫馨的存在。

評《因為平凡,所以偉大》:平時聽到最多的是“父愛如山”,而在你的文章中卻看到母愛如山。別樣的風格,獨具個性的文章,吸引我再次閱讀,讓我深深感受到母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