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86部分

從王彥監國之後,宗室已經明白細胳膊擰不過王彥的大粗腿,近兩年來都很安分,但是唐王是不可能被放出來的。

這無關善惡,無關對錯,政治就是如此不近人情,哪怕唐王還算是一位不錯的宗室親王,他輸了就是輸了,王彥沒讓他暴斃,就已經是很仁慈了。

不多時,餘太初走了進來,躬身施一禮,“參見監國!”

王彥將那份密摺拿起來問道,“豫王在南京花了五十餘萬兩白銀,用來打通關節,遊說大臣,他一個窮藩王,怎麼會有這麼多銀子,背後是不是有人支援?”

宗藩遷臺時,主要的資產都被換成了臺島的土地,加上好多宗藩都失了封地,所以除了西南幾個藩王比較富裕之外,大多數藩王都沒有什麼資產。

豫王雖是高宗之弟,是大明的親藩,不過他封藩沒有幾年,自然也沒什麼底蘊。

五十萬兩不是一個少數目,王彥覺得他不可能有這麼多錢,所以內心起疑,怕有什麼人和豫王勾結。

王彥座在高處,甚為寒冷,最近也越發多疑了。

餘太初行禮道:“回稟監國,錦衣衛對於豫王和臺島的監視並沒有放鬆,並未發現有人資助豫王。這些銀子,還真是豫王自己的。”

王彥有些不信,微微皺了眉頭,“他哪裡來的這麼多銀子?”

“監國,據錦衣衛探知,臺島物產豐富,近兩年來向江南輸送的稻米雖然比不上占城,然而各種蔬果卻為南洋之首,另外據臣所知,僅去歲一年,臺島向泉州、寧波兩個市舶司,輸送的樟腦、樟油就價值九十餘萬兩,如果算上其他物資的話,應該有五六百萬兩左右。”

按著十稅一來算的話,臺灣與內地的稅收就有六十萬兩左右了。

這讓王彥一陣驚訝,“那不是超過了朝廷向臺島輸送的物資。”

臺島離江南和福建較近,這讓他在地理位置上比占城和南洋其他地區更為有利,許多南洋的物產,因為儲存的問題,無法運到大明,可是臺島的水果卻很容易運來,並且肯定比南洋的米要值錢。

至於樟腦和樟油,李時珍稱為“韶腦”,有很大的藥用價值,可以通關竅、利滯氣、闢穢濁、殺蟲止癢、消腫止痛。

這種東西對大明南方和南洋的人很有用,樟腦能殺蟲,樟油能去溼除瘴,是明朝急需的東西。

這些東西不僅民間需要,明朝軍隊和海商也大批採購,甚至供不應求。

可以說臺島上的東西,明朝大多需要,但是臺島上需要明朝東西的卻主要只是宗藩和一些上岸的漢人,加起來也就幾十萬人,而大批的被壓迫的少民並沒有多少消費的能力,所以臺島成為大明周邊地區中,唯一與明朝貿易存在巨大順差的地區。

“確實是超過的!據說逆差有一百五十餘萬兩!”餘太初回答道。

錦衣衛現在收集的情報十分豐富,包括國內國外,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歷史各個方面。

王彥自嘲的笑了下,怪不得宗藩最近沒什麼動靜,原來是在悶聲發大財,日子過得好的很。

王彥微微皺眉,這一年逆差這麼大,得想個法子出來,扭轉一下逆差。

明朝雖然在臺島設了總督,臺島名義上屬於大明管轄,但事實上卻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狀態,王彥不能看著宗藩壯大。

不過王彥暫時不考慮這事,還是回到朱聿鍔的話題上來。

王彥想了想,開口說道:“臺島方面繼續加強控制,另外你到刑部請個批捕的文書,將豫王抓了,送交宗人府,按著宗藩私自來京進行處理,關他一段時間,給他一個警告。”

豫王在臺島,王彥沒什麼理由去拿他,可他送上門來,王某人自然不會客氣,決定先關他一段時間,然後王某人再出面對他寬大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