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若是認為這裡的“盤古之宗”是祭祀盤古氏。就出現了另一個問題——北宋《通鑑外紀》所引的《六韜?大明》帝系記為:“柏皇氏、慄陸氏、黎連氏、軒轅氏、共工氏、宗盧氏,祝融氏。庸成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陰康氏、無懷氏。”——倘若《六韜?大明》的“盤古之宗”確是盤古,那這同一篇的帝係為何會將之遺忘?…
那麼這個關係到國家穩固的“盤古之宗”到底是什麼呢?
《史記?孝文字紀》:高帝封王子弟,地犬牙相制,此所謂盤石之宗也;《漢書?景十三王傳》:諸侯王自以骨肉至親。先帝所以廣封連城,犬牙相錯者,為盤石宗也。
封建諸侯,國土犬牙相交,即可互制,又可互助,皇帝穩坐長安,國家固如磐石。
盤石盤古字形相似,兩者抄寫錯誤並非罕見。如陳夢雷編輯《古今圖書整合》,就將酈道元《水經注》中的盤石山抄成了盤古山。
而透過《史記》、《漢書》中的決定性證據,我們則可以斷定。《六韜?大明》中的“盤古之宗”乃是“盤石之宗”的訛寫。
因此,《六韜?大明》並不能證明先秦就有盤古。盤古的最早記載,依然是在三國時期。
那麼我們就來看三國時期。三國時期的記載,除了很難作為證據的魏碑外,現存的僅僅只有三條,一個是韋昭的《洞記》。另兩個是徐整的《三五歷記》和《五運歷年記》。
而我們可以看到,同是東吳治下的兩個人。記錄的盤古非常的不一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我想大約是這一時期盤古神話才被創造出來的原因。
稍早一點的韋昭所記載的是,說世俗相傳盤古一日七十化。雖然他說了世俗相傳,但這四個字實在需要商榷。兩漢時期,女媧也有所記載的,她的形象是個少婦。直到漢代後期,太一抱羲和常儀圖漸漸從龍身演變成了蛇身,爪子沒了,名字也變了,成了伏羲女媧。這一時期,民間才漸漸流傳女媧人首蛇身一日七十化,形成規模以後,又被王逸記進了《楚辭章句》,之後王逸他兒子也順便把女媧蛇身寫進了《魯靈光殿賦》。當時《魯靈光殿賦》的名氣多響自不必說。因此漢末時期,世俗相傳的,無論如何也不會是盤古一日七十化。所以我想,大約盤古最初便是由這位仁兄搞出來的,至於為什麼會叫盤古,我想或許是因為看了《六韜?大明》一時腦殘,又或是看了《尹子?盤古》,又或者是因為緯書人物巨靈胡才取得這麼個名字。當然這也只是個沒什麼根據的意淫,不過就算盤古不是從他而出,也不會比他早多少了。
至於他所記的盤古“覆為天,偃為地”之語,我想應該是沿襲當時的世界觀——“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未分,其氣混沌,清濁既分,伏者為天,偃者為地”(《河圖括地象》)
所以他這裡的盤古,也就是把女媧和混沌元氣相結合的產物。頗顯不倫不類,因此在韋昭後面的徐整,就把盤古大改特改了一下。八萬歲改成了一萬八,七十化改成了九變,人首蛇身改成了龍首蛇身——我估計韋昭的記載裡還得有盤古人首蛇身的語句,不過沒流傳下來。
雖然徐整數體教,但經他這麼一改,把女媧的顯著特性去掉了,不過他又融合了燭龍的特性和巨靈的特性。燭龍是誰大家都知道,但是巨靈可能就知道的不太多了,這個巨靈不是西遊記裡的巨靈神,而是一個叫做“胡”的,一般稱作“巨靈胡”,他生於混沌,能造山川江河。
經過徐整的修改,盤古的形象就成了混沌之中第一個生靈,龍首蛇身的巨人以及化萬物者,最初的創世神,唯一的君王。身上的特性有女媧、燭龍、巨靈以及伏羲。為什麼會有伏羲呢?因為伏羲在東漢時代。也有伏羲龍狀,是開闢以後的第一君主。到徐整這兒,就被借用到盤古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