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城的高明境界,不在於強攻,而是攻心。
最堅固的堡壘往往從內部攻破。
果然,按照房玄齡所說,在第二日深夜,郯城守軍發生內鬥,雙方兵馬火併,而攻城方作壁上觀。
“軍師的判斷果真準確無誤。”
楚天在城外都可以聽到郯城的動靜。
不過他還是沒有強攻郯城,因為沒有必要,等待城內守軍投降即可。
城內三萬守軍的指揮官是樂毅,但他們是陶謙的兵馬,效忠的物件是陶謙,知道陶謙一死,鬥志全無。
樂毅極力鎮壓三萬守軍,添亂的不只是守軍,還有被困在郯城的異人,異人們比守軍更不願意死守。
只要投降,便有機會活命。
異人率領自己的部眾攻打樂毅和他的領主,想要抓住樂毅。
抓住樂毅,不但能活命,而且還能獲得黃金千兩!
城內內戰,位於城外軍營中的夏天涼聽到動靜,向前來護衛的李秀寧問道:“營外發生何事?”
李秀寧答道:“城內守軍自亂陣腳。”
夏天涼揉捻髮梢:“明日可入城矣。”
第三日,郯城舉起白旗,東海國最後一座縣城向新上任的徐州牧楚天投降。
戰國名將樂毅被五花大綁,送到楚天面前。
楚天終於俘虜這個險些令他受挫的對手。
樂毅的臉上有傷痕,灰頭土面,顯然在昨夜的叛變中與叛軍進行過激烈的戰鬥。樂毅是統帥而不是猛將,因此在激烈的小規模戰鬥中不佔優勢,被叛軍活捉。
“千兩黃金,如數給他們。”
為了積累威望,楚天不介意以千兩黃金得到樂毅。
如果食言,以後再圍城,就沒有人會主動投降了。
“樂毅的領主何在?”
“在衝突中被流矢射殺。”
楚天可以想象到昨夜城中內鬥的慘烈。
郯城的內鬥,死傷五百餘人,樂毅的領主首當其衝,被叛軍擊殺。
換而言之,現在的樂毅已經是無主之將。
問題在於樂毅對楚天多少有些怨氣,因為他的主公間接被楚天害死。
“樂毅將軍當日險些擊敗我,今日卻被我所擒獲,豈不是天意?”
“恨隊友無能而已。”
樂毅想到徐州之戰被擊潰的宋江,而現在又被徐州世家、異人出賣,如何不敗。
縱使是韓信、白起,在己方之人處處掣肘的前提下,也只能飲恨。
“若是樂毅將軍從此為我效力,可為將軍,執掌十萬雄師!”
楚天丟擲了橄欖枝。
他有一個擅長防守的步兵統帥周亞夫,如果可以招募到擅長進攻的步兵統帥樂毅,為他們各配十萬大軍,足以縱橫黃淮!
然而,樂毅拒絕了他的提議:“恕在下不能從命。”
這些名將當真是頑固。
楚天已經有四世三公、徐州牧的身份,還是無法立即收服樂毅。
“將軍才能出眾,這樣身死,未免不值。不妨暫且冷靜一段時間。”
楚天考慮到樂毅並沒有那麼頑固的忠君意識,相信他是一個聰明人的話,應該會知道識時務者為俊傑。
戰國時期,人才流動頻繁,有不少武將曾經為多個國家效力,樂毅在燕昭王死後,因新王不信任,便為趙國效力。同時為燕國、趙國臣子。
“令人好生招待樂毅將軍,好酒好菜,不可怠慢。”
楚天覬覦於樂毅的能力,不能將樂毅視為普通武將。在軟禁樂毅以後,一切都按照最好的規格,給予樂毅禮遇。
部分戰國時期的人才更加看重君主對自己才能的信任和重用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