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都不招)。但如同囚徒困境一樣,只有降價才是每個企業的優勢策略——如果對方不降價,我最好降價(我不降價得0,降價得100);如果對方降價,我更得降價(我不降價得…100,降低得…50)。

顯然,從參與競爭各方最好的結果來看,就是都不降價。而在現實中,幾乎所有的公司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價格戰的囚徒困境中。

囚徒困境中在現實生活中的另一個例證是學生減負的問題。眾所周知,目前我國的“應試教育”備受詬病,但孩子們無一例外地在接受著這種教育。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我們試著用“囚徒困境”來分析一下:

現實中,學生(或家長)有兩個策略可供選擇:“減負”與“增負”。選擇“減負”策略,學生則有更多的時間學習課本以外的東西,這樣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選擇“增負”,學生花大量的時間做大量的習題,以“學透”、“學精”課本規定的東西,此時,學生沒有時間學習課本以外的沒有規定的內容。“減負”的結果是學生的全面發展;而“增負”的結果是學生獲得高的分數。

在這樣的博弈結構下,學生(或學生家長)如何選擇呢?每個學生這樣想:如果其他人採取的是“增負”策略,我採取“減負”策略,我的考試分數不如他人,接受不了好的教育,在未來求職時我也趕不上他人;如果其他人採取的是“減負”策略,我採取的是“增負”策略,我的考試分數會比其他人高,我會上好的學校,在未來的職業競爭中我會處於優勢。因此,無論其他人採取的是什麼策略,我採取“增負”策略都是最好的。

說到底,路只有一條,不管別的學生增負還是減負,你都得選擇增負,因為這是你的“優勢策略”。這就如同看足球賽,如果前排的人為了看得更遠而站起來,後排的人必須也得跟著站起來,如果不站起來你就看不到——而人人都站起來,實際上相當於人人都沒站起來來——即便如此,你還是不得不跟著站起來。

所以,在應試教育的體制下,“學生減負”只能是一句美妙的口號,沒有家長會真正讓自己的孩子“減負”的。

■旅行者困境:聰明反被聰明誤

有一位因車禍而住院的老大爺,想借此機會敲詐肇事司機,於是就在醫院開了許多與車禍創傷無關的營養藥品,花了許多不該花的錢。他認為這些錢都應該由肇事司機出。結果交通隊查明瞭事故原因,老大爺承擔60%的責任,也就是說,他花的越多,自己承擔的也越多。得知這個訊息後,老大爺一臉的沮喪:“早知道是這樣,我不開這營養藥啊,醫院的藥這麼貴!真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啊!”

第2章 囚徒困境:傻作精時精亦傻,輸為贏處贏還輸(5)

聰明反被聰明誤,我們每個人對這句話都不陌生。究其出處,原來卻是出自宋代大文豪蘇軾口中:“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生活中的人們,誰都希望自己聰明,聰明的人希望自己更加聰明,沒有人願意自己是個傻子。聰明不是壞事,但自以為聰明,總認為自己了不起,往往就會做出“聰明反被聰明誤”的事情來。正如孔子所說:“人皆曰:予知。驅而納諸罟擭陷階之中,而莫之知闢也。”意思是說:每個人都說自己聰明,可是被驅趕到羅網陷阱中去卻不知躲避。

武則天時的周興和來俊臣,二人是著名的酷吏,成千上萬的人冤死在他們手下。有一次,周興被人密告夥同丘神績謀反。武則天便派來俊臣去審理這宗案件,並且定下期限審出結果。來俊臣深知周興為人感到很棘手。他苦思冥想,生出一計。一天,他準備了一桌豐盛的酒席,把周興請到自己家裡,酒過三巡,來俊臣嘆口氣說:“兄弟我平日辦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認罪,不知老兄有何辦法?”周興一向對刑具很有研究,便很得意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