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部分

計劃從四個方面入手對軍隊進行改革:一是確立符合俄羅斯國情的新軍事學說;二是簡化指揮鏈,將國防部變為一個更精簡、更有效的機構;三是透過增加撥款,研製新型武器,恢復士氣;四是分階段將其軍隊改造成為一支有能力以較小的傷亡和更先進的裝備對付各種威脅的職業化軍隊,其中包括俄羅斯如何在海外投放兵力。

兩年後,改革開始初見成效:俄軍合同兵役制計劃實施順利;作戰訓練的強度和質量得到提高,陸軍和空軍接收第一批新型升級武器,國防開支增加,官兵士氣回升。

2003年“伊萬諾夫原則”出臺,重點致力於軍隊職業化。

自2001年至2004年7月,因受前總參謀長阿納託利·克瓦什寧的阻撓,伊萬諾夫軍事改革方案一度受到干擾。為降低總參謀長的地位,改革派對聯邦《國防法》作了修改,俄軍作戰控制權實現了從總參謀長向國防部長的轉移;俄軍出售、研製和裝備了一大批先進武器。根據2003年制定的職業化計劃,目前俄海軍和空軍大部分人員(半數以上)已經是合同兵役人員。預計於2007年底之前,包括空軍、海軍和核武器部隊以及所有的空降部隊和海軍陸戰隊、大多數步兵旅和所有特種分遣隊的約88個單位將全部成為志願兵部隊。

俄軍改革鏡鑑(3)

可以說,自2001年開始的伊萬諾夫軍改,基本取得了成功,為下一步俄軍採取更大幅度的編制體制改革奠定了基礎。

②大刀闊斧,全面調整軍隊編制體制

困擾俄羅斯軍隊的根本問題是:規模龐大、體制臃腫、指揮效率低下、軍兵種結構不合理等。從1992年開始直到2003年的改革,一直都是圍繞克服這些問題進行,但始終沒有有效根除這些問題,只是逐步逼近這一目標。

鑑於國內外政治、經濟、軍事形勢的共同作用和影響以及十餘年軍改成果的量變積累,2006年俄羅斯軍事改革步伐突然提速,讓全世界大吃一驚。

5月10日,普京在克里姆林宮發表第七個國情諮文中指出,俄羅斯軍隊的現代化問題是當前俄羅斯最主要、最現實的問題。俄羅斯作為擁有核武器以及強大軍事政治影響力的世界大國應該肩負起維護世界穩定、消除威脅的主要責任。5月24日,俄國防部長伊萬諾夫在俄羅斯議會發表講話,對未來5年的軍隊改革前景進行了描繪。5月29日,俄國防部正式作出決定:撤銷現有六大軍區,成立三個地區司令部,分別針對遠東方向、中亞方向和西部歐洲方向。該方案將於明年起實施,預計未來兩三年內全部完成。

根據5月29日俄羅斯國防部會議精神,俄軍這次改革重點將從四個方面著手:

(1)改革編制和指揮體制。按照俄軍最新改革思路,俄軍將於2010—2015年完成軍隊結構改革。首先,撤銷陸海空三軍總司令部編制,職權收歸總參謀部,成立相應的陸軍、海軍和空軍局,明確區分國防部和總參謀部的職能。按照改革計劃,國防部是負責人事政策、後勤保障等職能的文職部門,總參謀部是真正意義上的軍事指揮機構,直接指揮軍隊的作戰訓練。其次,廢除戰略火箭兵、航天兵和空降兵司令部,組建戰略核力量、軍事航天防禦、快速反應部隊司令部。最後,大幅精簡六大軍區、四艦隊司令部機構,使其變成行政管理機構。

根據地域原則,在東、西、南三個戰略方向成立三個地區司令部,統轄地區內各軍兵種部隊。東部地區指揮司令部總部設在烏蘭—烏德市,統轄遠東軍區、西伯利亞軍區、伏爾加河沿岸——烏拉爾軍區,太平洋艦隊可能也包含其中;南部地區指揮司令部總部設在薩馬拉市,統轄北高加索軍區、黑海艦隊和裡海分艦隊;西部地區指揮司令部總部設在莫斯科市,統轄聖彼得堡、莫斯科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