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部分

的最大或唯一熱門人選(這裡也不展開討論)。斬草除根,一勞永逸——從肉體上抹掉最大政敵,這是三篡位者的共同想法;死者是不會與活人爭奪皇位的,儘管這個將死之人很可能根本沒有奪位之念。

剩下的問題就是為什麼扶蘇一如對手所願,自殺身亡?許多人認為這是因為他單純,他懦弱——這種說法太可笑,可笑的簡直不值得一駁;可是有這種想法的人太多了,從歷史愛好者,到專家都有太多的持此觀點者。胡亥對趙高建議其篡位之初,曾經這樣說過:“吾聞之,明君知臣,明父知子。父捐命,不封諸子,何可言者!”這是對自己的評價,也是對扶蘇的評價,更是對父皇秦始皇帝的評價。始皇的智慧我想沒有一個人懷疑,那麼請問:自以為功過遠古帝王的始皇帝,同時想讓秦帝國百世萬世傳承下去的始皇帝,會選擇一個懦弱者,一個單純者(在政界,單純是弱智和昏庸的代名詞)接替自己,來執掌這個龐大帝國,這個危機四伏帝國的最高權力嗎?始皇對危機也是有清醒認識的,太多的刺殺、反叛、刻字之石及異象,都證明了關東諸國貴族及民眾強烈的反秦意識與行動;不過他認為自己及繼任者有足夠的信心與能力來面對和應付罷了。六國之強,尚不免於亡;現在反叛之難更可以想見。當一心想長生不老的始皇面對“今年祖龍死”的異象,他也只能“默然良久,曰:“山鬼固不過知一歲事也。””臨死年他將巨大的權力、責任與希望都交給了扶蘇,一個自己不喜歡其直言敢諫,卻不得不承認其忠言良策大善的兒子;而且扶蘇是長子,無可爭議的傳位第一繼承人。

許多人看到了史遷記錄的扶蘇之淚,泣者,大哭矣;因此他們說扶蘇軟弱、愚蠢,沒有魄力,沒有野心,沒有智慧——可是一個弱者會流淚,一個強者也會流淚;一個愚者會流淚,一個智者也會流淚;一個惡者會流淚,一個仁者也會流淚。自殺不是懦弱,對一個強者來說,而是最大的堅強——一個人生命都可以捨棄,這不是最大的勇氣?扶蘇之賢之才之仁,始皇知,胡亥知,趙高知,蒙恬知,陳勝知——可就是許多無法名載史冊的人不知——這才是真正的悲哀,井蛙不可以語天,夏蟲不可以語冰,此之謂歟?我們中的許多人以為自己太具智慧,因此對於歷史事件及人物的評論,總是可以見到太多這樣真正弱智與可笑的言語。讀書不是這樣讀的,讀史不是這樣讀的——面對這些中國歷史上最具智慧的先人,我想我們還是有些自知之明吧,不要妄議智者、仁者與強者,否則將會鬧出太大的笑話。

我不知道什麼叫魄力與野心——在許多人心目中,起兵反叛就是如此;他們認為這樣才是值得肯定的,自殺卻不可取。可是他們知道扶蘇為什麼要自殺嗎?我只知道,說這些話的人,是永遠理解不了申生之死,理解不了伍尚之死——更理解不了士為知己者死。也許在他們心目中,王莽是有魄力的,隋高祖也是有魄力的——因為他們篡位,由臣子而至皇帝;隋煬帝也是有魄力的,因為他弒父皇而篡位。一個北監名將蒙恬,力抗強敵匈奴(匈奴此時正處於其歷史最鼎盛期);天下皆知其賢其能其仁的公子,竟然被許多人說成懦弱弱智愚忠,我都不知再說什麼好,該說什麼呢?

我曾經分析過扶蘇面對此詔書的三種最大可能性。當你是扶蘇,突然間接到這樣一份賜死詔書,你會怎麼想呢?扶蘇腦子裡想到的首先就是如果詔書是真的,那為什麼父皇要賜自己一死呢?那麼只能認為始皇已經選定了太子;繼位者不是他,因此始皇想替未來的皇帝除掉潛在最大的政敵。以始皇的性格是完全可能這樣做的,這是扶蘇的觀點,也是我們可以接受的正常邏輯推論。至於詔書上那些冠冕堂皇的賜死之罪是給天下人看的東東而已,不評也罷。其次,始皇自己面臨危險,對手正是他的一個或幾個兒子(具體是誰當時不知道;不可能單單是大臣作亂,否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