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這個國家總體上來說是一個比較自由化的國家。儘管說羅斯福強勢政府實施新政,但是隨後還是回到了比較自由的模式,在隨後60年的和風細雨般的發展歷程中,很多過度自由的傾向又逐步顯現出來。例如1997年長期資本的倒閉帶來了華爾街的一次危機,很多美國人認識到,不對對沖基金進行監管和約束是不行的,但是全社會有更強的反對對其進行監管的聲音,後面的10年無所作為,直到這次危機中對沖基金又一次扮演了推波助瀾甚至是始作俑者的角色,才使得美國政府終於下決心對其進行“適度監管”。
所以說,對美國過度自由式的發展模式進行修正是一種必然,從更廣闊的歷史過程來看,此次危機是美國式高速發展模式所必須支付的必要成本,是週期性的。
我們必須要清醒地認識到,儘管華爾街出現這麼大的問題,但是金融體系的發展趨勢並沒有改變,那就是越來越多的金融資源將走向資本市場,透過市場化的手段進行配置。1913年,美國的金融體系中,在資本市場和銀行體系中的金融資源大致是1∶1,大致100年下來,到1999年,這個比例變成9∶1。為什麼?因為越來越多的金融資源走向市場,透過市場進行配置,這是一個必然。為什麼?因為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從長期統計平均來看,一定會超過透過行政方式或商業銀行,我將其稱為金融體系的熵增加原理。
還有一個和人類發展規律是非常像的就是熵增加原理。物理學對世界的解釋是,物質是守恆的,能量是守恆的,但熵是不守恆的。熵是自由度,世界的自由度是越來越大的。比如說一個封閉的容器中間有一個隔板,左邊是濃度高的氣體中,右邊是濃度低的氣體。抽開隔板,濃度高的氣體會向濃度低的氣體擴散,因為它尋求一種均勻分佈的狀態,也就是熵最大的狀態。
這可以解釋人類社會發展的很多規律,比如說為什麼市場最終會成人類最好的配置資源的場所?因為它的維度最大,自由度最大。所以我們一定要堅持市場化改革的方向。如果把濃度低的氣體打到濃度高的氣體中,要永遠維持就會消耗無限的能量,一旦放鬆,立刻就回來了。所以我們在推動中國經濟發展改革過程中,不能違反人類發展的規律。
落後的資源配置方式會退出歷史的舞臺。我們要看到這個規律,要把握這個規律,當然我們不能操之過急,但是必須要朝著這個正確的方向去走。因為世界潮流不可抵擋。在這個過程中,商業銀行怎麼辦?可以做兩件事,一是主動上市,接受市場的監督和制約;一個是主動轉型,向與資本市場相關的業務或者中間業務轉型。我們看到中國的銀行這幾年正在向這個方向發展。
資本市場與大國崛起關係是非常密切的。美國崛起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資本市場的推動力。美國崛起過程中幾乎所有的事件,背後很大的推動力都是資本市場。重工業化很容易理解,美國的重工業為什麼發生那麼快,因為每個鋼鐵企業出現之後,都是透過資本市場快速地併購、重組,發展起來。大家可能不容易理解戰爭和資本的關係。以美國的南北戰爭為例,這是一場典型的以弱勝強的案例。一開始的時候,北方是弱勢,南方是富國,因為打仗要花很多錢的,大家都需要拼命去融資。南方的辦法是大量印鈔票,最後導致了南方通貨膨脹率是戰前的9 000%。北方聰明一些,發國債。最後北方以弱勝強。
中國歷史上有一個非常類似的案例,就是甲午海戰。當時中國的GDP 是日本的5倍,但戰爭融資是個大問題,李鴻章拿不到錢,在英國訂的最快的快艇被日本人買走了,日本人哪來的錢?日本發行國債,迅速把資金聚集在一起,買了最快的快艇,最後戰勝了老師,中國被迫割讓臺灣,賠款49年。
。。
阿姆斯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