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姆媽你說的,什麼叫像個知識分子啊。人家啊,就是個大知識分子。”一旁,桃嬸的兒媳婦習慣地拍了拍身上,笑著招呼道,“姆媽知道趙家妹子你要來,可是大晌午前就等在村口了,這左等著沒見著人,右等著沒見著人。還以為趙家妹子你不來了呢。趙家妹子,趕緊的,咱們回家裡再聊,外頭這風可是吹著人涼颼颼的。”
趙清茹側過頭看向桃嬸那兒媳婦,年齡上自然還是桃嬸那兒媳婦要年長些,雖說常年在地裡忙碌,可看上去並不像五十多的婦人,乍一眼瞧著也就四十出頭的樣子,這在農村其實已經比較難得了。趙清茹記得,桃嬸那兒媳婦孃家姓安,是從外鄉嫁進沈家窪村的。
沈家窪村在還沒發現古代墓,搞農家樂旅遊前,依舊是大塘鎮有名的貧困村,也虧著在趙清茹的建議下,折騰出一個藤製純手工藝品,透過合作社,接了幾年的外貿單子,讓村子裡的空閒勞動力有了賺點外快補貼家用,一下子富裕了不少。
安嫂子就是三桃那大哥在一起去鄉里交訂單時遇上的。當時,據說安嫂子讓那該死的小偷兒將隨身攜帶的錢都給偷光了,正走投無路時。某傻大個兒請人吃了一碗麵,隨後幫著買了回家的車票不說,還額外準備了路上吃的水果跟糕點。於是,就這麼白撿了一媳婦。
要不然,按著沈家窪村那出入極不方便的村子,哪怕日子比之前幾年好過些了,想找個媳婦也聽不容易的。
所以說,要想富先修路,真的挺有道理的。
一路上,心情很是不錯的桃嬸拉著趙清茹那手,朝著自家的院子慢慢走去,還不忘跟趙清茹介紹路過的那些個院子是誰家的,又有多少新起的房子。大部分,趙清茹其實已經從三桃往年的書信往來時已經知道的,不過還是聽得蠻認真的,偶爾也會附和一番。
畢竟時間也過得挺快了,老一輩,比如當年將趙清茹幾個知青接回沈家窪村的沈老頭,都已經走了。跟趙清茹年紀差不多的,都是爺爺輩有第三代小孫孫了。
桃嬸家依舊是原來的院落,只不過在旁邊的空地加蓋了一間小院落,給自家兒子小兩口住。安嫂子嫁進來後,三年抱倆,一男一女正好湊成了“好”字。生小閨女時正值計劃生育往農村普及的頭幾年,正是最嚴的時候。即便偷偷照了知道是個女娃,也沒有因此打掉。這讓在孃家因為重男輕女思想,一直不怎麼受待見的安嫂子很是動容。這本就不差的婆媳關係,越發融洽的。
其實像桃嬸這般開明的婆婆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還是挺少的。
“奶,姆媽你們上哪兒溜(灣)去了?小晴都來了好一會兒了。”趙清茹才扶著桃嬸進了院子,就聽到一聲洪亮的男子說話聲。
“那是我那大兒子小濤,小名磊磊。”安嫂子有些歉意地跟趙清茹夫妻倆解釋了一番,“原本磊磊那女朋友說這個週末要過來,後來又說臨時有事不過來了。想不到……”
“沒事的,嫂子。說起來,我跟文濤也是臨時決定回沈家灣村看看。若是住不下,我去村裡其他人那邊留宿也是一樣的。”
“住得下的,怎麼會住不下?汝兒丫頭啊,你就安心地在嬸子這裡住下,哪兒也不準去!”桃嬸可捨不得放趙清茹走,當年若不是趙清茹,她那小閨女三桃指不定就被人給害了。
“嬸子您放心,我跟汝兒一定住下。”周文濤見自家媳婦似有話要講,便搶先開了口。
要說趙清茹也算是有兒媳婦跟孫女,婆婆輩的人了,還是頭一回見識不一樣的未來兒媳婦頭一次上門。當然,兩者也確實沒有什麼可比性。畢竟趙清茹那大兒媳婦許清如原本就是熟人,當日小原原將人以準兒媳身份帶進門時,屬於知根知底。不像沈濤,安嫂子那長子領女友上門,是真的頭一回見面。
“果然不太一樣。”趙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