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禪學,而無禪宗,佛經絕大部分由印度傳來,華夏僧侶所說不能稱之為經,一般稱為論等,唯有一位例外,慧能**彙編,被稱之為《六祖壇經》,可見一斑。慧能大師圓寂於唐玄宗年間,留下金剛不壞的肉身,既未注shè防腐劑;又非真空密閉;廣東氣候炎熱,環境cháo溼;至今已歷1200餘年,不腐變,不枯槁;依然神態安詳,栩栩如生。肉身現供奉在廣東省曲江縣南華寺。你如有興趣,可去那裡瞻仰!”
“這是怎麼回事?”羅宛琪感到自己觀點被完全顛覆了。
“你知道慧能大師圓寂前對弟子開示,說自己將離開人世,弟子們痛哭,唯神會無喜無悲,你知道慧能怎麼說的?”柳致知問到。
羅宛琪覺得自己胃口被柳致知吊得高高的:“師弟,你就快說!不要賣關子!”
98。 古剎點撥,禪意本非口頭談(下)
柳致知不再賣關子,說:“慧能說:‘唯有神會,譭譽不動,你們在山中修行數年,都是白修了,你們悲哭,不過是不知道我去哪裡,我如果不知我去哪裡,怎麼會和你們告別!’這段話的意思,你可以好好思量,就能知道我剛才為什麼那樣說,實際上,我剛才那種說法也是不妥。”
柳致知最後一句話,是說自己以世人目光看待佛門高僧的所悟,表達並不準確。旁邊的兩人並不能聽出,畢竟柳致知是修行人,靜定之中,許多感受是語言說不清的,佛門高僧境界應在自己之上,自己用世俗的語言來描述慧能所說,不用說有了大的偏差。
羅宛琪聽完這段話,想了一會,以為自己明白了,柳致知也不點破,誰能說她領悟的就是錯呢?
“施主好悟xìng!”從僧房中出來一位老僧,合什向柳致知說到。
三人停下腳步,也合什還禮:“柳致知(王元良、羅宛琪)見過大和尚!”不要以為稱對方和尚不尊重,能稱一聲大和尚在佛門之中來說,也是一種尊稱。
“老僧德悲見過三位施主,請三位施主裡面坐,喝一杯茶!”德悲說到。
三人致謝,隨德悲進入禪房,裡面陳設很簡單,一張四仙桌,周邊四張椅子,德悲請三人坐下,自己拎起水瓶倒入茶壺之中,給三人沏茶。
王元良立刻站了起來:“大師,我來,您請坐!沒有人服侍您?”
德悲笑到:“你坐好,我是主人,你是客人,老和尚年紀雖大,筋骨尚可,這點活還能幹!我有手有腳,沒病沒災,要什麼人服侍!”
“大和尚有百丈之風!”柳致知含笑說到。
“你這個小施主嘴倒是甜,百丈禪師提倡一rì不作,一rì不食,開我佛門先河,唐武宗時會昌法難,禪門因百丈新規而生存,老和尚不過做一個正常人所做的事,當不得百丈之譽。”德悲笑嘻嘻望著柳致知說到。
羅宛琪偷偷在桌下扯了一下柳致知,低聲說:“百丈禪師是什麼人?”
“百丈懷海禪師是唐朝一個和尚,主張僧人自己勞作,自食其力,一個大和尚而已!”德悲聽到羅宛琪偷偷問柳致知,順口答到,“來,品一下老和尚的茶怎麼樣?”
柳致知端起杯子,喝了一口,微笑不語。羅宛琪有點渴了,吹了一口氣,喝了一口,眉頭一皺,說實話,茶水有點苦,也沒有什麼香味,並不是好茶,而羅宛琪家中有好茶,優劣一口評出,不過現在是午後,又悶熱,口渴時,雖苦也有回味。
而王元良則以為德悲此舉有深意,不由細細品嚐:“**師此茶,雖平淡,卻如平常生活,自有滋味在其中。”
“難得你如此用心,看來你有一顆向佛的心!”德悲露出笑容說到,又問柳致知和羅宛琪,“兩位施主,此茶如何!”
“此茶很解渴!”羅宛琪不好意思說此茶不是好茶,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