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2部分

佛家所講的性也分好幾個層 次,見性是徹底的。這裡所講的性是中國文化《禮記》所提 出來的“性情”那個性,屬於後天的。道書儘管說是先天, 如果我們拿學術哲學分類,它仍是屬於後天。這些學術性的 分類我想不必多討論,大家並不需要,只是要知道這個木是 代表寧靜的。

“人生而靜”,靜態就叫做天性。其實不止人的生命,由 觀察得知,雖不是自然科學,但是萬物都在靜態中發生。雖 然生命本身是動的,但是外形都是靜的。一顆種子在地下, 要很寧靜的狀態才可發芽,土壤在動亂中什麼都不能生長。 實際上以哲學科學的道理,生命本身成長就是個動態,可是 我們觀察外表的現象,講它是靜的,這在學術分野上我們要 清楚。這裡講人的生命,天生而靜,好靜是“天之性也”。 所以我們人很懶,好吃懶做,乃至一切不努力,最好張開嘴 巴飯就從天上掉下來,心裡一想口袋裡就裝滿鈔票了。因為 人性本來好靜、懶。

“金主流動”,金性是代表主體,愛流動跑動,“名之曰 情”,這是中國文化性情兩字。“所謂感於物而動,性之慾 也”,這個情哪裡來呢?情的體就是性。以道家分類,情是 用,說是外感交感的作用,使這個情動了,動情了。所以這 個情就是人類本性的慾望,是它的作用。狹義的性慾,只指 男女關係的慾望,這裡說的性跟欲是廣義的,對一切慾望的 要求就是性的慾望。中國文化把生命分為性與情,我們講到 儒家《中庸》的思想,宋明理學家就拿喜、怒、哀、樂這四 種現象來講心的作用,我是特別地反對。宋明理學家搞錯 了,喜怒哀樂是情緒,不是心的思想,發動喜怒哀樂後面的 那個作用是心是思想,如果把喜怒哀樂籠統歸到心,這是宋 明理學對自己的文化沒有搞清楚!理學影響中國文化八百多 年,使民族的文化變成一個死的文化。宋明理學家,我敬佩 他們的人格,可是他們的學理該打耳光,你們去注意研究宋 明理學就知道了。

而且還有一個問題,喜怒哀樂不一定是心理發動,有時 候是受生理影響來的。一個人有時情緒不好,是生理上病的 原因。譬如肝氣不舒,胃不好,痛苦難受,你叫我不發脾氣 做不到。理性說不必埋怨人,生病痛起來非要發脾氣不可, 因為它是情。所以修養到由性歸到不動情,那是最高的修養 了。宋明理學家這一點是亂七八糟,全錯了,不合邏輯。

性慾情

()好看的txt電子書

現在我們講到性跟欲,佛學到中國來也引用了性與情的 關係,在《榜嚴經》中提到,“純想即飛,純情即墜”,一個 人思想越多,思想心理向上升,老年人睡不著,因為頭腦虛 幻想多啦。“純情即墜”,年輕人跟著情慾跑,思想沒有那麼 高,所以讀書很笨;讀書聰明的孩子,情的力量差一點。情 多想少,或者情少想多在六道輪迴就分開了,譬如說變畜生 的人,情多,想比較少,下了地獄都是情多,腦子不靈光。 這是順便講到《楞嚴經》上這兩個字。

性跟欲在正統的道家講是後天的,他說“感於物而動”, 動情是性的慾望。所以性跟情,“兩者同出異名,譬如只此 一個人,既有名復有字,名字雖分兩樣,性情原是一人”。 這是比喻,譬如一個人有個名還有個字,名、字雖然兩個, 實際上代表同一個人9 一個人分性跟情兩面,清楚地講,一 個是知覺思想狀態,一個是感覺狀態。像我們說舒服不舒服 是感覺的,這個必須要參考佛學的唯識學,有關色、受、 想、行、識的道理。命就是佛家講五陰境界的色陰,包括了 一部分受陰感受。佛把人的感受分三種:苦受、樂受、不苦 不樂受。我們人生大部分是在那裡受苦的,沒有真正受樂, 除非修到剛才所講的“情來歸性”,生理起了變化,就是這 個色身起了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