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根據摩斯坦的介紹,關於擇偶標準的理論至少有五種:第一種是歷史前例理論,它強調在歷史上普遍存在著由父母包辦或父母做主要決定的擇偶方式;第二種是心理分析理論,它以弗洛伊德的理論為依據,強調人是社會動物,認為在擇偶行為中生理需要的因素大於社會選擇的因素;第三種是需要互補理論,它強調在擇偶時人們的主要考慮是各種需要的相輔相成,例如支配欲強的男性往往選擇依賴性強的女性為偶,想受人侍候的男性往往選擇會侍候人的女性為偶等等;第四種是價值理論,它認為人在生長過程中,透過社會化()的作用已逐漸將某種價值觀內化於個性之中,而這種價值觀即成為其擇偶的依據;第五種是過程篩選理論,它認為不能用人的個性因素來解釋擇偶行為,而只能視之為一個過程,人們相遇,相互產生好感,透過自我啟示達到相互的瞭解依賴,最終滿足了各自個性的需要,因此,篩選理論是強調過程而不是強調某種決定因素的理
論(。摩斯坦,
在傳統的中國社會中,婚姻由父母包辦,婚姻當事人沒有什麼擇偶的自由。當然,父母包辦時也有一個擇偶標準的問題,一般說來就是所謂“門當戶對”。關於社會階層與擇偶標準的關係,費德曼()等人曾提出過一個三模式理論框架,其中第一模式是社會分層與擇偶行為絕對相互獨立的模式,即擇偶行為完全是隨機的;第二模式是社會分層與擇偶行為絕對相互依存的模式,即擇偶行為完全由社會階層所決定;第三模式是某一社會階層內的隨機擇偶,即擇偶範圍不會
中
超出人所處的階層但在階層內是隨機的。(費德曼,
國傳統社會的情況似乎屬於第三種。在近現代,情況有了變化,一般新青年主張戀愛自由,擇偶自由。在
年已有了
主張婚姻自由的婚姻法,
年婚姻法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反
對包辦婚姻,提倡和保護自由戀愛、擇偶的權利。那麼,目前中國人的擇偶標準有哪些特點?又有哪些因素對人們的擇偶行為有重大影響?影響的程度如何?這就是此項研究想解答的問題。
文獻綜述
當代社會學關於擇偶標準的研究可以大略歸納為三類:一類是關於一般擇偶標準的綜合性研究;第二類是對某項擇偶標準的具體研究;第三類是對於擇偶標準的變化及其原因的研究。
兆提(
)在一項研究中將人們的擇偶標準歸
納為以下八類:
性格,
教育與智力,
健康與相
貌,
)經濟狀況,
年齡,
氣質,
持家能力,
)宗教(。兆提,
費舍()在一部題為“蘇聯婚姻市場”的
著作中對一般擇偶標準的研究發現,這些標準包括(
他
( 她)愛你,
你愛他(她),
性格,
)教育,
健
民族,
職業,
康,
相貌,
經濟狀況(。費舍,
麥爾頓()等人的研究將擇偶標準劃分為兩大類,一類為物質性的,其中包括經濟社會地位等標準;另一類為精神性的,其中包括感情的和諧一類的因素。他們的研究是以美國大學生為物件的,調查結果表明,
黑人比白人更重視物質性標準,
在精神性標準上沒有性別人種的區別,
人們對物質
)男性黑人比男性白人更重視物質性標準,
性標準的重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