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肯定能給。。。這樣的追問往往會讓剛才的豪情頓時沒了蹤影,幸福也煙消雲散,然而實際上少有女孩會這麼做,因為這無疑會破壞這浪漫溫馨的氣氛,在這個氣氛下人們更情願放棄思考來享受這由激情編織起的感動,雖然我相信感動過後仍是迷茫。
幸福到底是什麼?其實少有人願意去追問,即便某個人有他自己答案,那也終究只是他自己的答案,幸福的奧妙也恰恰就在於它的無形它的不可定義,所以可以隨心所欲地去想像和假設,女孩喜歡聽到男人對她未來幸福的保證,那不見得是女孩真正相信那還未來到的幸福,她感動只是因為她得到了男人的表態,這個表態表明了男人對她的在乎。從這來看,無論一對戀人曾經如何如何地討論過描述過幸福,那其實終究與幸福本身沒有關係,只是讓兩個人對未來的夢想得以交融而已。
當然,有許多人聲稱,他們已經得到了幸福。我並不懷疑他們說這句話時的真誠。然而當我再問及他們對幸福的感受時,許多人會說,“原來,幸福不過如此”。呵呵,我想這大概就是癥結所在了吧。如果幸福真的不過如此,那何苦要去苦苦追尋呢?難道當年我們如此迫切地想得到的東西竟然是“也不過如此”的東西嗎?我們是否會為當初的夢想而感到可笑?我想其實不在於此,而在此當我們說幸福不過如此時,這時的幸福是要打上引號的,或者說我們已經對曾經幻想的幸福不抱任何希望了,轉而把目前的狀態視之為是幸福了。於是幸福這個詞的含義一下子從天堂到了凡間。
許多人辯解說,我當初想要的幸福是他天天寵我愛我哄我,而如今我真的得到了,我還有什麼理由說我不幸福呢?的確,這已經很讓人感覺幸福了。然而我們似乎忘了幸福並不是某種生活方式或某種生活狀態,而只是一種感覺,生活方式可以固定不變,但它的不變卻必然導致感覺的麻木,於是當這樣的“幸福”時間久了,我們便會越來越感到到幸福不過如此,沒有絲毫新意。
這又令我思考另一個問題,幸福的感覺到底是來源於得到還是來源於給予呢?或者,它是否應該是既有得到又有給予?我想答案應當是後者,如果僅僅有得到,如果僅僅是給予,那它終有一天會變得單調而索然無味。就像開頭我說的,幸福是兩個人的事情。準確地說,它應當是一種互動,一種拉據,你來我往地對流才不至於像一汪死水。於是幸福便也有了永遠的活力了。
可是真實又真是如此的簡單,可以用這三言兩句說完嗎?或許並不能夠。關於幸福,我想永遠會有悖論,不過這樣才好,才不至於成為某種形式主義。在我們目前的社會化情感生活中,用形式來代替感情的事情已經越來越多了,這恐怕不是件好事,希望在幸福這件事上,我們永遠也不要走形式主義的套路。希望幸福是永遠沒有固定答案的。 。 想看書來
有感於一種習俗
據說在北方某些偏僻的鄉村,至今流傳著這樣一個習俗,新人成婚的那一天,新娘要送新郎一個小布袋,這是姑娘在家裡就要製作好的。這個小布袋要做兩個,一個給丈夫,一個留給自己。這個小布袋是用來幹嘛的呢?原來是用來裝牙齒的。在今後的慢慢長路里,兩人每掉一顆都要放在自己的布袋裡,到入土為安的那一天,這個小布袋是要和自己一起入葬的。也就是說從兩人走到一起的那一天起,這個小布袋要伴隨兩個人的一生。
我起先非常疑惑這樣一個習俗究竟有著怎樣的意義呢?雖然我知道它必定是蘊含著某個深刻的理想,但卻一時猜不透,在網上查了資料方才恍然大悟,這即是對白頭偕老的鄭重承諾。它的潛臺詞也許就是“你接受了我的布袋子你就要陪伴我直到我們都掉光所有的牙齒”,當我感受到這一層用意的時候不禁從心間湧出一股感動,以至於愴然淚下。我們的民族,無論多麼貧窮或者落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