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這同時還是宇宙之所以存在的基本原理。……世間的一切都在波動?眼前的桌子、椅子、自己的身體,眼前所見到的一切都在波動,這到底是什麼意思?的確,若單是相信人的觸覺所觸控到的物體的實感的話,告訴他說,其實內外都很堅實的木材、石頭、水泥等物體都在波動,真的會讓人難以置信。然而,在量子力學等科學領域,物質的波動是一個常識,如果 將物質一一細分,其實我們身處的是一個一切都是粒子與波動的不可思議的世界。”
“所有的物體透過波動處於非靜止狀態中,並以超高速的頻率不斷迴圈往復。《般若心經》中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換言之,我們肉眼所看到的未必就是一種真實,肉眼所不見者,卻常常就是真實的存在。”
“人也在波動,每個人都有其各自固有的波動頻率,同時也像具有接收器一樣能接收外來的波動。”
“為什麼水聽到音樂,其結晶會發生變化呢?還有,為什麼聽到聲音或者看到文字的水,會呈現出不同的面貌呢?這一切都因為有‘波動’存在,還因為水對萬物所發出的波動都非常敏感,它能將那些波動一一如實地複製下來。我們都知道,音樂和語言其實就是一種波動,音樂所擁有的波動頻率是在人的耳朵最樂於接受的範圍內。連佛教儀式中的誦經都透過開口發聲,產生出一種有治療作用的波動。那麼我們又該如何去解釋水看了文字後其結晶所產生的變化呢?那是因為寫在紙上的文字本身就會發出一種固定的波動頻率,而水能夠感知到這種頻率。水可以忠實地反映世上所有事物所發生的波動頻率,然後透過我們肉眼可見的形式表現出來,看到文字的水,把文字視為一種波動,並將這種波動給它留下的‘印象’具體的現出來。”
3、心境一如
透過以上的引文,為了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心是境,境是心,心境一如,主客一體,能所不分。心靈、人格、語言、文字,一切形體,一切事物,用江本勝的話講,都是一個波動源,同時又是一個波動接收器。可見萬事萬物都統一在波動的能量場中,都以能量資訊結構得以存在。物質世界的一切,以能量資訊結構“齊物”時,則無主客差異和能所對立,因為都是能量場中不同的波動而已!何況每一波動源都全息著宇宙的一切波動資訊。這正是佛學中講的“一多相容”,帝網珠互含互攝,“一微塵中塵剎佛”的道理。在我們感官看來,物質形態各異,萬事萬物分齊;但以波動看來,萬物一體,互容互涵。如果把能量的波動態看作空的話(姑且在這個層次這樣對應),那麼,形體各異的物質(色),無不體現著“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深刻認識,更何況世界是以三大層次而存在(物質的世界、能量的世界、資訊的世界)。
如果把三大世界喻為一棵大樹,那麼我們人就處在枝葉末梢。這樣用感官識別到的就只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形態,而看不到歸根溯源的“樹幹”、“樹根”的統一體。於是,用感官必然得出二相(主客、內外、能所)的極性認識觀念。處於二相分立的認識時,僅能看到這片樹葉不同於那片樹葉,這片樹葉(主)觀察那片樹葉(客)。自然的二相極性分割,使一棵整體大樹的四季執行的變化“看不著了”,而只是看到所觀察的樹葉在生長成亡的變化中枯榮。其不知所觀察的這片樹葉的枯榮,正反映了能觀察的這片樹葉的生長成亡的變化規律。這好比放影機的“鏡頭”,只看到螢幕上事事物物的運動變化,而不知道是自身所帶膠片所放出的影像。人這臺“放影機”的“鏡頭”——眼睛,所見到的萬事萬物的“影像”,何嘗不是這樣呢?!只是人們拘泥於二相分別的習慣而不去深入探究罷了!
可見,以二相分立的認識無法了知一相整體的存在狀態,更何況現在人們對一切分別分析得愈來愈細,這就更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