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假如在巴原中那些早已建立城廓與國度的大族眼中,若山和若水當然就是這個村落裡的祭司與巫祝,但此地卻沒有這種稱呼,他們就是山爺與水婆婆。
被若山從清水氏城寨廢墟中抱回的男嬰,就生活在路村。人們發現他時,恰好有一頭胭脂虎似是在給他餵奶,所以大家都稱呼他為虎娃,這個名字也是希望他能像猛虎一樣強壯、健健康康地長大成人。
在這種部族村落裡,照顧孩子的不僅有自家父母,也是整個部族共同撫養與照顧。包括他們採集與狩獵到的食物,往往也是共同分配的,私有的財產很少,那些珍貴的器物都歸整個部族共同擁有。
在險惡的蠻荒中,他們需要集體行動互相協作才能長久地活下去。不下雨的白天,大人們到村外採集或打獵時,村中往往只留下一堆老弱婦孺,老人們坐在門口做著各種活計,同時也照看著村中到處亂跑的孩子,虎娃也在其中。
虎娃剛到路村的時候,說不定住在哪家,誰家方便照顧這個嬰兒就把他抱過去。到了三歲多能滿地亂跑的時候,在若山族長的石屋邊也給他搭了一個溫暖堅固的小屋子,壘石為牆、編織厚厚的軟草覆頂,睡覺的藤窩裡堆滿了柔軟的獸皮。族中孩子們的衣食,當然也都有他一份,而這些年來,照顧他最多的就是山爺和水婆婆。
虎娃長得虎頭虎腦的很壯實,卻和這裡大多數孩子皮糙肉厚的樣子不太相同,細皮嫩肉顯得很白淨,腳踝上一直套著一個藤環。這裡的大人們沒事都喜歡將他抱過去摸兩把、拍兩下。
族人們並不是每天都打獵,外出狩獵往往只是男人們的事情,而且很隆重嚴肅。首先由若山族長決定什麼時間、去哪個方向,還要祭拜山神請求護佑,做好一切準備之後才集體出發,有時還需要幾天才能回來。
在虎娃來到路村後的這幾年,路村人外出遠距離狩獵的次數明顯有所減少,村子的面貌也發生了很大變化。
城寨周圍有一圈以堅固的石塊壘成的寨牆,以前只在正面有一個出入口,而側面的牆根下有一條隱蔽的水渠引山泉入村流進兩個池子,一個池子的水是食用的,另外一個池子是洗東西用的。
如今背面的寨牆上也開了一個出入口,就在水婆婆住的石屋後方,通往高處的山林。靠近城寨的山坡上生長著成片的青岡橡和老榆樹,橡子和榆莢都可以磨粉食用,在缺乏獵物的時節裡能夠充飢,村裡每年都會組織族人集中採集儲存。
如今在那些青岡橡和老榆樹之間的灌木叢中,撒種了成片的菽豆。菽豆很好生長,藤蔓纏繞在灌木叢中到處都是。豆子顏色很青時就可以食用,很香很嫩;等到變幹變黃後則可以長期儲存,一直能吃到來年。
仔細看這種粗放式種植還很有規律,豆子撒種在灌木叢中,而環繞著青岡橡林和老榆樹林之外,雜草樹木已經都清理了,被成片如屏障般的火麻林包圍。火麻林中有一條小路,通往下方城寨的後門。
不僅人愛吃豆子,山中很多鳥獸也愛吃,比如經常就有猿猴來摘豆,如果竄進村子可能會傷著小孩。火麻不僅很少生蟲,它的青莖和葉片上都帶著毛絨絨的白刺,並且散發一種特殊的氣味,假如被劃傷了會感覺火辣辣地難受,所以很多野獸都不會鑽入密密麻麻成片生長的火麻林,這也算是一種天然的保護。
在城寨裡的房前屋後,族人們也會種植幾株火麻或菽豆,插著竹竿或樹枝讓豆藤纏繞生長,這些基本上都是平時摘著吃的,而村外的林地則是大規模的採集之處。村落裡的房屋基本上呈向心分佈,背朝著圍牆門朝著村子中央那片開闊的平地。
村子中央留出的一大片空地是族人們集會議事的場所,平時也是孩子們耍鬧的地方。
時節是春末夏初,菽豆尚青、火麻未熟,但滿樹圓圓的榆莢已經發白變幹,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