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太后奉幼主即位,諸事未定,各部正要藉機作亂,傳檄北方,言:“皇帝猝崩,天下懷憤,禍首卻逍遙法外,此新朝之罪一也;舍長子而立無知之九歲少主,此新朝之罪二也;女主臨朝,牝雞司晨,顛倒陰陽,此新朝之罪三也;太皇太后竇氏,實乃唐主生母,竟執大魏之柄,世間之事,荒謬無過於此,此新朝之罪極也。”
一時天下囂囂,諸鎮並起,又有吳王拓跋餘生母賀蘭夫人,因子不得為帝,乃言:“若我子得登大寶,吾死何恨?吾終不能阻我子之路。”自刎而死,拓跋餘大慟,收賀蘭夫人之屍,率賀蘭部引出雲中金城,據青海吐谷渾而自立,年號延興。
北地紛亂,竇太后在雲中金城,以耄耋之年,處理邊事,通宵達旦,遼東王竇漏頭、上黨王長孫道生,諸王大臣,各各率部出京平亂。
且說此時南贍部洲,唐尊老子為祖,天下熙和,人口繁盛,貞觀十四年,唐有戶九千二百萬,有口四億五千萬,計五十丁養一兵,唐有兵九百七十萬。
北魏之地苦寒,人口不及唐六分之一,然而北地民風彪悍,素以遊獵為生,除去老弱婦孺,可謂人人皆兵,所以北魏亦有兵七百餘萬。
北地亂起,李世民月前得李淳風進奏,言天降不祥之兆,應於北地,早就整軍於邊關,此時得到訊息,魏主果然猝然遇刺,竇太后與幼主臨朝,諸部並亂。
李世民大喜,命太子李治與梁國公房玄齡、鄭國公魏徵、中書侍郎劉洎監國,率十二衛一百八十萬禁軍,留守長安。皇帝傳諭各邊都督、總管、刺史、都護,天下七百萬大軍,盡集於河北,乃拜左僕射、衛國公李靖為天下兵馬副元帥,引兵一百二十萬,東征朝鮮。
皇帝自與趙國公長孫無忌、趙郡王李孝恭、淮安王李神通、江夏王李道宗、鄂國公尉遲敬德、褒國公段志玄、鄖國公殷開山、盧國公程知節、英國公李勣,傾天下之兵共六百三十萬,首尾相繼,長達千里,北出長城,欲一舉蕩平北地,迎還太后。
軍次榆林塞,東臨碣石,皇帝回望三軍,鞭指雲中,躊躇滿志,乃作詩曰:
“漠南胡未空,漢將復臨戎。
飛狐出塞北,碣石指遼東。
冠軍臨瀚海,長平翼大風。
雲橫虎落陣,氣抱龍城虹。
橫行萬里外,胡運百年窮。
兵寢星芒落,戰解月輪空。
嚴鐎息夜鬥,騂角罷鳴弓。
北風嘶朔馬,胡霜切塞鴻。
休明大道暨,幽荒日用同。
方就長安邸,來謁建章宮。”
三軍皆呼萬歲,聲動天地,朔風為息。
唐軍傾國而來,魏廷震動,北平王長孫嵩,引兵二百二十萬,來援幽州。
靜輪宮中,龍漢殿上,丘處機高坐蒲團,仰望星漢,驀然拈鬚向天而笑。
畢竟不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五十二章 願斬單于首,長驅靜鐵關
魏土廣大,東接渤海,西連蔥嶺,北極玄溟,茫茫數十萬裡,只是地廣人稀,合共只有七、八千萬人民,雲中金城乃方今國都,第一大城,有一千七百萬居民。
幽州,東臨傷心海,西北依燕山,氣勢雄壯,乃魏國與南土接壤第一重鎮,也是魏國第二大城,有口七百九十萬,駐軍七十萬,共八百六十萬軍民居住在此。
前番玄奘西行,乃取西北道,出玉門關,此次李世民北伐,六百萬唐軍發於河北,乃取中路正北而進,軍行緩重。
魏主燾崩於七月初三,新君拓跋宏繼位於七月初五夜,李世民七月初九已得知訊息,隨即調集大軍,安排太子監國,待得諸路大軍集於河北,北出長城,已是八月初八。
皇帝自任天下兵馬都元帥,親統十道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