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部分

馬儷文:《挪威的森林》在內容上算是對我有著啟蒙的意義,在那保守的年代還能有這樣的樸素文字寫到男女關係問題,我是挺喜歡的,不過,他的行文確實還是很素的。我的那個朋友當時還給我推薦了《了不起的蓋茨比》,也挺好,那時,如果有一個朋友願意推薦一本能讓你受益的書,真的,你們可以迅速成為知己。(笑)

王樽:村上春樹也喜歡《了不起的蓋茨比》,在《挪威的森林》裡那個“我”反覆提到“偶爾重讀《大亨小傳》”,那本《大亨小傳》就是《了不起的蓋茨比》的另一個譯名,如果找二者的淵源,我想,似乎可以追溯到都是在表現人生的頓悟和對青春的緬懷。

馬儷文:這些閱讀對我日後的創作多少都有影響。後來拍我的第一部電影《滋味的秋天》,其中也受到了《挪威的森林》影響,片中的人物名字都有那本書的痕跡。

王樽:很多人偏愛自己最開始起步的作品,因為用功最大,《滋味的秋天》是部怎樣的電影,今天看它覺得有些什麼缺憾?

馬儷文:《滋味的秋天》在導演技術上沒問題,主題和立意上有點調子灰,屬於個人的東西比較多。當然,一個導演最初的作品都會有點個人的東西,但一定不能僅僅只屬於個人。《我們倆》也是很個人,但它引申得很大。《滋味的秋天》就是個人,很隱私,但要說多不好也不是,只是立意和角度不合時宜。別人看了會感覺,我幹嗎關心你那些辨不清、說不明的東西。那部片子拍攝花了二十萬,有些像當年的地下電影,但我周圍的一些同學、朋友看了還是說很喜歡。 txt小說上傳分享

馬儷文 王樽:樸素的構成(4)

電影是一種情緒

王樽:上次送你去深圳機場的路上,你說到楊德昌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似乎是記憶中最早觸動你的電影。

馬儷文:特別奇怪,引起我重視的,永遠是我曾經忽視的東西。比如說,看《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我看了三次都沒看完,一是靜不下來,一是覺得它在那磨磨嘰嘰、慢慢悠悠的,三個小時,太悶了,覺得大師級的作品就這樣,以慢為主,機器一放,大家都可以出去聊天的那種。1994年,第一次看沒看完,但有一天晚上,繼續看,開始是躺著看,還是覺得悶,但看到後來,就來精神了,全部看完已經凌晨三四點鐘了,當時就靜了半天,內心特別興奮,好像被撞擊了。我覺得有一種東西,它平平淡淡的、瀰漫的也能衝擊你。原來我不是這樣想,覺得所有的東西都該是強烈的,你撞到我身上了,轟轟烈烈、絢麗的、不隱藏的,我才能體會。《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讓我看到了電影的另一種可能,我想它為什麼會觸動我,就一直琢磨,連覺也不想睡,鬼使神差一樣,就把錄影帶倒回來又重新看了一遍,看完天都亮了。

為什麼它這麼沉靜還那麼有力量?我就開始琢磨這部電影,小男孩小女孩,結果那麼令人難過,它非常有分量……這部電影影響了我。

王樽:我是先看過楊德昌的《一一》,後來就把他的電影都找來看。《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最打動你的是什麼,有哪些細節讓你記憶深刻?

馬儷文:那種沉靜中的張力,電影的結尾是少年殺人被抓起來了,最後一個鏡頭是廣播裡在唸考上大學的名單,名單裡沒有這個女孩,女孩在那晾衣服,背景和聲音,女孩的背影,沒有表情。全景,我第一次感受到無聲和含蓄的力量。

後來,我又看了楊德昌的其他電影,《一一》也很好,延續了他原來的風格,雖然它獲得了戛納最佳導演獎,但沒有《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給我的感受深、影響大。我真的難以說出具體什麼地方打動了我,如果要說的話,就是情緒。小男孩喜歡小女孩,走來走去,可有可無的對話。都是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