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30部分

少。唯一的傳世之作,就是一個桃形杯,堪稱紫砂神品。

仔細打量,王觀發現眼前這件東西確實是個桃杯,杯身就好像是一隻豐碩肥大的桃子被連枝切開,杯口宛如一個桃形。造型是不錯,然而賣相太差了,容易讓人忽略了其中的工藝。不過話又說回來,物件的色澤本來就是工藝的一部分。

比如間房間收藏的紫砂器具,有方形、圓形、方圓形、瓜稜形、蛋殼形等等,反正只有你想不到,沒有紫砂壺大師做不出的形狀。

至於色澤更是變化多樣,經過高溫燒成後呈現各種各樣的奇麗色彩,有硃砂紅、棗紅、紫銅、海棠紅、鐵灰鉛、葵黃、墨綠、青蘭等等。

紫砂壺雖然不上釉,但是勝似上釉,色澤變化奇詭,豐富多彩。其中又以紫而不奼,紅而不嫣,綠而不嫩,黃而不嬌,灰而不暗,黑而不墨為上佳。

總而言之就是一句話,造型與色澤是相輔相成的,可是眼前這個桃杯根本談不上色澤,而且暗淡無光,讓人根本沒有觀賞把玩的欲/望……(未完待續。。)

第744章 杯子有玄機

ps: 七夕了,都不看書了麼?月票數量驟降,求大家多多支援,拜託了。

紫砂壺發展至今,實用性和觀賞性已經缺一不可。

一把質量上乖的紫砂壺,不僅能夠保持茶湯茶色,而且用茶沖泡久了,不放茶葉直接泡水進壺,清水也能夠品嚐到茶香。另外紫砂壺用久了,經常撫摸就會形成一層包漿,一層類似珠玉光澤的包漿,自然極具觀賞性。

仔細想一想,一邊品著沁人心脾的清香茶水,一邊觀賞珠圓玉潤類似的紫砂壺,那該是一件多麼讓人神往的事情。這才是生活,也是情趣。但是說一句直白的話,紫砂壺從古至今,都不是普通百姓能用得起的玩意。富貴土的別稱,其實也說明了一切。

在古代,紫砂泥提煉不易,產量自然十分稀少。至於現代,就算是產量大了,但是真正用好泥料做出來的精品壺,卻不是普通百姓能消費得起的,所以說還是有錢人的玩物。

有錢人的玩物,質量和品相能差嗎?應該說品相不好的東西,有錢人會賣嗎?所以說造型什麼的不是關鍵,關鍵還是品相好不好。

所以看見這個桃杯的時候,王觀第一反應就是皺眉,接著聽說這是項聖思的作品,仔細打量之後又繼續皺眉。

又看了兩眼,王觀忍不住說道:“裴大師,項聖思的桃杯,應該不是這樣子吧,連銘款都沒有,而且工藝又差。真品在南京博物館,儘管我沒有看過,但是也見過仿品,模樣比這個杯子強多了。另外我也知道那個項聖思桃杯,與裴石民大師有些源源,你不可能不清楚它的底細吧。”

這是民國時期的事情了。有一個收藏家偶然得到了一個項聖思桃杯,不過杯底稍微有些殘損。當時裴石民是赫赫有名的修復古物專家,收藏家自然請找他幫忙修理。

裴石民研究之後,乾脆在杯底配了一個託。杯與託相互映襯,珠聯璧合,被金石家潘稚亮譽為陶史二美。建國以後,那個收藏家把那個桃杯捐贈給了國家,一直珍藏在南京博物館之中,屬於鎮館之寶。

到了六十年代,南京博物館請了一位紫砂壺大師仿製這個桃杯。大師到底是大師。不僅成功仿製了桃杯,而且不是盲目的仿作追求形似,而是完美再造,有自己的神韻。

桃杯仿製成功以後,有一隻被中南海紫光閣收藏,另外一隻則是在去年春拍出現,立即引起了轟動,被京城一個大藏家收入囊中。王觀所說的見過仿品,就是在指這個作品了。

作為裴石民大師的孫子。裴洪泉自然知道這事,甚至去過南京博物館觀賞過真品桃杯。相比真品的色呈赭紅,泥質溫潤細膩,眼前這隻桃杯簡直就是渣。

所以聽到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