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宋應星拱手道:“經工程院測試,木質軌道,最多隻能承載萬斤重壓,最多隻能使用兩年,就需要全線更換;至於鋼質軌道,承載能力幾乎無限,若做好防鏽工作,軌道足夠使用十年以上!”
林純鴻想也不想,脫口道:“上鋼質軌道!”
張道涵倒吸一口涼氣,問道:“那該需要多少鋼?從賒店至葉縣,至少有三百里,一里至少需要五萬斤,三百里,足足一千五百萬斤,現在荊州一年產鐵不過一億五千多斤,鋼僅僅只佔三分之一!按照五斤鋼一圓算,僅僅採購鋼一項,就耗費三百萬……這還僅僅只是鋼,若加上人工、木材、車輛、馬匹,至少得往千萬計!若要修到汝州、洛陽,再修到陝西和山西,那該要多少錢?”
林純鴻毫不在意,輕鬆地說道:“賒店至葉縣的軌道一旦修通,葉縣的鐵礦、魯山的煤礦算是利用起來了,規模雖比不上大冶,也小不了多少,屆時,我們的鋼鐵產量足足可以增加三分之一。一旦想出售,售價豈止低於千萬?再說,軌道這玩意比狹窄的唐河、白河運輸效率可高多了,速度也快,三百里,僅僅七八個時辰就抵達,一條快速通道,其價值非千萬圓錢所能衡量!”
宋應星也說道:“按照百里洲的試驗軌道,一節車廂可載一百石,若掛載三節車廂,就是三百石,六匹重挽馬可拉動,一個時辰前行四十里!”
張道涵聽畢,沉默片刻,突然激動地說道:“窮十年之力,應該能修到陝西和山西,一旦修到陝西、山西,整個大明的格局就完全變了……”
章節目錄 第五百九十章 西北劇變(五)
荊州欲在葉縣與方城之間修鋼製軌道,海派的反對之聲最為強烈。
按照王兩全初步擬定的方案,從賒店至葉縣縣城,里程為三百二十三里,若採用分段施工的方式,需要萬餘工人施工八個多月,共花費九百二十萬圓。
海派最為有力的理由就是,九百多萬圓足夠造三艘先進的三層甲板戰艦,增加三艘主力戰艦後,東洋、西洋兩支艦隊就有足夠的實力將勢力拓展至東非沿岸。
這可是看得見的利潤,比將大圓鋪在河南這塊鳥不拉屎的地方要實惠得多。
有人反對,當然有人支援。這次,張道涵、朱之瑜等功名派與周望、郭銘彥等老舊派倒是協同一致,強烈支援鋪就軌道。
他們支援的理由就五花八門了:加快兵力輸運、為陸上交通做出示範、刺激荊州鋼鐵業的發展、為實現戰馬戰略打下堅實的基礎……
尤其是張道涵,厲聲指責張兆、陳力子等人,稱海派本末倒置,視大漢核心之地不顧,而去爭奪蠻夷之地。
爭論迅速升級,逐漸波及到荊州、江南及廣東的商家。
商家們紛紛動起來,聲援修築軌道交通。這裡面,以剛剛買到馬連、火燒坪鍊鋼工坊的洪齊雲蹦得最高。畢竟,修築鋼鐵軌道將帶來廣闊無邊的鋼鐵市場。
做木材生意的,自然也在其列。按照工程院的設計,鋼軌之下,需要鋪設枕木,這是一筆巨大的生意。
緊接著,羅永浩也加入了聲援的行列。羅永浩成功搶到了馬車工坊,在可以預期的未來,將為軌道交通製造重型車廂。
……
海派的聲音逐漸弱了下來,落了下風。
此時,林純鴻適時站了出來,豪氣干雲地宣稱,未來兩年,將在上海、廣州造船工坊同時建造六艘?
??級戰艦。
林純鴻如此揮霍大圓,自然有他的底氣:金票增發,兩億大圓被納入囊中;重工坊出售,獲利六千萬圓。
有了這個承諾,海派自然消停下來,不再反對建造軌道。
自此,軌道交通開始建設。工程院派遣精幹力量,開始勘測葉縣至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