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6部分

、汝州至洛陽、洛陽至西安、洛陽至山西晉城路線,為下一步軌道建設打下基礎。

與此同時,汝州的巨型鍊鋼中心也被納入計劃之中,開始動工建設。

這些都是後話,暫且不提。

自張獻忠覆滅之後,汝州就成了荊州的勢力範圍。汝州知州錢祚徵舉人出身,官場上莫名其妙地受到排斥,又從荊州拿了不少錢糧、武器,正所謂拿人手軟、吃人嘴短,錢祚徵遂半推半就地投入至荊州懷抱。

汝州乃直隸州,下轄葉縣、魯縣、寶豐、郟縣、伊川等縣,境內煤炭資源、鐵礦資源極其豐富。汝州又處在南陽至洛陽,乃至陝西、山西的必經之道上,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一州之長是否投靠荊州,並不能作為荊州控制該地的判斷標準。比如,武昌府的知府就一直與荊州不對付,一點也不妨礙荊州徹底控制武昌府。無論在荊州內部,還是外面的人看來,判斷的標準應該是弓兵是否入駐該地鄉村、稅收是否由荊州方面向朝廷代繳。

汝州於去年完成政府架構、弓兵入駐等事宜,徹底融入了荊州體系。

當錢祚徵聽聞林純鴻在方城,立即赴方城面見林純鴻。

抵達方城後,他赫然發現,陝西巡撫熊文燦也在。更讓錢祚徵吃驚的是,熊文燦居然大喇喇地對林純鴻提條件:“十萬石糧,一石都不能少,除此之外,需要另外撥付兩百萬圓,用於恢復水利設施!”

這隻能證明一個事實:熊文燦已經徹底投靠荊州,在以下屬的口氣對林純鴻說話!

果然,林緦林純鴻似乎根本就未聽到熊文燦的話,只管將眼睛盯著一份輿圖,一句話也不說。

錢祚徵心裡說不清什麼滋味:堂堂一省之巡撫、禮部左侍郎,居然也投靠荊州,看來,自己投靠荊州真的算不了什麼!

半晌之後,林純鴻忽然抬起頭來,說道:“十萬石糧沒問題,南陽、汝州常平倉能籌集出來,只是,糧食如何運過去?花費幾何?需要組織多少人力?兩百萬圓,荊州這邊也沒問題,只是,關中殘破多年,兩百萬投入夠不夠?修好後,天旱之下,能發揮多大作用?”

熊文燦瞠目結舌,不知如何作答。

錢祚徵暗笑不已。剛開始,他也面臨著熊文燦一樣的窘境,總是習慣於報一個大概數字,錢糧具體怎麼用,心裡沒有任何概念。後來,在荊州派來的技術小吏的幫助下,方才形成擬定計劃、制定行動方案的習慣。

林純鴻也不理會熊文燦的窘態,徑直說道:“按照萬曆六年的資料,陝西有口四百五十多萬,經歷了十年的動亂後,估摸著也有個四百萬,比四川人口多,人口太多了!”

熊文燦和錢祚徵愕然,不知林純鴻何意。

“陝西連年乾旱,所產糧食極為有限,缺口恐怕得有一百多萬石,區區十萬石,濟得何事?要說,一年向陝西輸運百萬石糧草,荊州這邊也做得到,不過,算上運費後,就極為不合算。河南這邊,形勢比陝西也好不到哪裡去,一年糧食缺口也高達一百五十萬石,兩省合在一起,就非荊州所能承受了。”

林純鴻突然提高了音量,接著說道:“與其讓饑民們在陝西苦挨,還不如疏導饑民至荊州就食,省卻運輸費用。”

熊文燦和錢祚徵吃了一驚,錢祚徵失聲道:“都督,糧食缺口百萬石,饑民至少有七八十萬,讓七八十萬饑民至荊州就食,這個太匪夷所思了!幾乎相當於把五分之一個陝西搬到湖廣!”

林純鴻笑道:“所謂的就食,並不是白白養活,有個原則必須遵守,要吃飯就得幹活!如果有二十萬饑民幹活,就足以養活七八十萬人。”

錢祚徵忽然想到了葉縣鐵礦、魯山煤礦的開發計劃,問道:“難道都督準備將陝西饑民安排至葉縣和魯山挖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