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部分

資本主義,有幾點值得提醒所有學人注意的地方。我們從技術角度(不以意識形態作出發點)看來,資本主義不外一種國家的組織,透過社會經濟諸因素;有如亞當·斯密所說,施用“商業的系統”(system of merce)“去增進國民的財富”。在這大前提之下,就不期而然地包含了一個個人“有識見的私利觀”(enlightened self…interest),倘非如此,其下層機構就組織不起來。所以私人財產應有保障,以及私人財產在公眾生活中發生龐大的影響,都成為必然的趨勢。

這種組織由地中海傳播於北歐,穿透過英國,表現著從小國到大國,從水中的國家到濱海的國家,從沒有農業基礎的國家到農業生活方式組織相當嚴密的國家,成為世界一般趨勢。以農業組織作國家基幹,注重凡事維持舊有的均衡;以商業組織作國家基幹,則注重加速交換(exchange)。時代愈進化,後者愈能掌握科技,而前者的弱點更為暴露,其國民對其政府之無能益抱不滿。我敢說從1789年法國大革命之展開至1917年俄國之二月革命,都仍由這基本的原因發動。

從威尼斯到荷蘭民國到英國,我們也可以看出一個國家放棄中世紀的立場去組織資本主義的體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個國家都要透過它歷史與地理的特點,暗中摸索一段時期,而後不期而然地找到它的方案(如荷蘭採取聯邦制度,英國利用司法)。在這裡,我們也可以用英文的constitution一字解釋。constitution一方面是憲法;一方面是一個有機體的功能組織和結構。寫一紙憲法,是相當容易的事;改變一個國家的功能組織和結構,有時等於令一隻走獸蛻化為飛禽。在農業國家尤難,這因莊稼之事,關係人民的生存,稍一不慎,可以引起普遍的饑荒。通常我們看不到這樣的困難,則因美國曆史及日本歷史有些特殊的地方,令人發生錯覺的緣故。

美國之殖民地時代,土地佔有牽涉極少的封建因素,一般土地都可自由買賣。普通法和公平法的結合,也大致已在英國完成。美洲殖民地裡,只有極少數地區有兩種法庭同時存在。所以自始至終,農業的組織就能和工商業合流。又能將這一組織,在一個空曠的地區,跟著科技的發展而推展到兩洋的沿岸,但卻也仍有“謝斯叛變”(Shays’Rebellion)、“威士吉叛變”(Whiskey Rebellion)、各州不承認聯邦透過的法案(Nullification)及四年內戰。又因組織銀行、發行貨幣、管制工會,取締托拉斯和協定各州間的商業(interstate merce),發生無數糾紛。總之,這好多糾紛是在美國的成長的長時間內發生,所以一般人並未想象到各事業叢蝟在一處,又有一箇舊社會在後面作祟,又沒有空間作轉圜的困難。

日本是一個海洋性的國家,在德川幕府末期,已經有了諸藩(封建諸侯)的“藏元”(財政經理)、“諸仲間”(各種商業集團)、“問屋”(批發商)和“回船”(定期航線,並帶有保險業務)等等的組織。政府缺乏中央集權的傳統,商業組織和商業資本卻早已在繼續成長之中。明治維新,表面上好像是突過時代的改革,實際則是以一個新的高層機構擺在一個已經規模粗具的低層機構上。我們不審察這特殊的情形,則以為日本能如此,其他國家都應如此。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我對“資本主義”的認識(15)

然而特殊與否、困難與否,這種改革,成為世界趨勢,已無可避免。資本主義有很多令人不滿的地方。也不待馬克思說明。亞當·斯密著《原富》時就指出英國商人的私利觀,缺乏有識見的度量,在對付殖民地時,有很多不公平及短視的事。就像對現代經濟學作過實質貢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