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趙母靠著替人做些刺繡掙點小錢維持生計。屋漏偏逢連夜雨,不久,趙母在貧病交加中也扔下一對幼女不幸歸天。母親死後,這對雙胞胎姐妹被一位趙姓官員收養,並輾轉到了陽阿公主宮裡當侍女。在陽阿公主那裡,兩姊妹認真習藝,經過幾年的訓練,趙飛燕終於練得像燕子一樣輕靈,每每舞動即有翩然欲飛之勢,故改名“飛燕”。
第二個版本說“飛燕”是皇上賜名。據說她出身音樂世家,母親早亡。父親以音樂為生,精通管竹吹奏,後染上了肺癆,死於非命。父親死後,姊妹倆成了一對遺孤,哭得死去活來,結果,父親的喪事都是音樂同輩的友人和鄰坊見狀可憐,為她們湊錢草草料理的。此後,家境徹底敗落,姊妹流落在長安以打草鞋和唱小曲為生,過著貧苦的生活。
一次,趙飛燕姊妹在一家茶肆唱曲,由於她們的歌喉婉轉,似新鶯出谷,音韻悠揚,使得旁聽的觀眾越擁越多,人們聽她們唱得好,都急相施捨銀錢。
這時,長安富人趙臨正好路過,他見趙飛燕姊妹雖然衣著樸素,但不隱其俊俏容顏,又聽她們美妙的歌喉,覺得這是一對難得的好苗子,奇質可居,於是將她們收為養女,從此,她們算有了個棲宿之所。趙臨收留她們以後,將她們用心梳洗打扮,果然面貌一新,光彩照人,趙臨非常喜悅。不久,他以三十兩銀子的身價,將她們賣入青樓。這家青樓聘有專門訓練歌舞的教師,還開設了詩詞文學課,藉以訓練和提高歌舞藝人的文化和藝術素質,以適應達官貴人們應酬的需要。
趙飛燕對於歌舞本來就有基礎,所以她進院以後,在歌舞方面自然鶴立雞群,教師們也對她格外器重,於是對她進行更嚴格的訓練,老鴇也把她視為掌上明珠,對諸事照顧備至,她漸漸適應了這種環境。
隨著“舞藝”的提高,趙飛燕的名氣越來越大,終於轟動了長安。這時富平侯張放聽到她的芳名,隻身前去尋樂,一到院中,老鴇隆重接待,他點名要趙飛燕侍宴,老鴇不敢怠慢,趕忙叫她梳妝拜見。張放一見趙飛燕果然其貌不凡,他不禁魂飛魄散,垂涎愣目,心猿意馬。趙飛燕在他面前也不拘謹,反而落落大方,更顯可愛,及至看她表演歌舞之後,他不禁鼓掌叫絕:“好。”於是他將趙飛燕以五十兩的身價買回府中。
舞女揮袖:趙飛燕姐妹(2)
富平侯張放和漢成帝年紀相仿,情趣相投,原本就是極為要好的朋友。雖然在公開場合要顧到君臣之禮,有尊有卑,然而在尋歡作樂時,卻狼狽為奸,放浪形骸。張放時常應召陪漢成帝在宮中宴樂,自然也不時慫恿漢成帝微服出遊,以領略宮廷之外的長安風月,領略“路邊野花”的天然風采。
在一個春寒料峭的夜晚,漢成帝輕車簡從駕臨富平侯府。張放早有準備,把府中歌女舞姬都趕出來,輪番上陣,輕歌妙舞,香氣繚繞,使得漢成帝眼花繚亂,連連叫好。
一會趙飛燕出場,歌聲嬌脆,舞姿輕盈,似仙子凌波;再看她纖眉如畫,秀髮如雲,尤其是一對眸子含情脈脈,閃爍出無限誘人的風情與醉人的魅力,頓使漢成帝如痴如呆。
漢成帝假裝漫不經心地詢問趙飛燕的背景情況。張放自然是心知肚明,過了幾天便依照當時的宮廷禮法,把趙飛燕送進宮去。成帝立即將趙飛燕封為婕妤,並賜名“飛燕”,意即春暖花開,迎風欲飛的春燕。
再來看第三個版本,這次是形容她舞技了得。傳說趙飛燕體態輕盈;能作“掌上之舞”,在手掌大的地方可以偏偏起舞,故稱“飛燕”。有的則傳說漢成帝特地為趙飛燕訂做了一個水晶盤子,讓宮人用手託著盤子,趙飛燕就在盤子上跳舞。
儘管出身有爭議,但趙飛燕舞技超群卻是公認的。作為中國古代的舞蹈宗師,趙飛燕在今天的舞蹈界被奉為神話。那麼當時她跳的是什麼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