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朝文帝為北周大丞相時,就下令西魏受賜鮮卑姓的漢人可恢復漢姓,開始破除了鮮卑人當兵、漢人務農的規定。前朝開皇十年,又下令府兵全家一律歸入州縣戶籍,受田耕作,變軍籍為民籍,兵士本人則由軍府統領。這一措施不但使農業戶口大增,促進了農業的發展,放在當時,就算是放在如今,府兵制度也是好的!”
太宗聞言,詫異道:“既然如此,你又為何說要改制!?”
李承乾也是迷惑不解。
杜睿道:“府兵制度放在現在是好的,但是將來卻未必,而且還將成為一大隱患。如今國泰民安,天下兵戈禁止,然我大唐幅員廣大,其外,西突厥,高昌,吐蕃,契丹,高麗都可稱之為隱患,一旦邊疆戰事頻繁,我朝防禦線延長,到時定然兵役繁重,原來防戍有一定的番休期限,到那時恐怕就會被強留以至久戍不歸,最終導致的定然是人民避役,兵士逃亡。我朝徵召府兵,原則本是先富後貧,先強後弱,先多丁後少丁。府兵雖然包括豪門大族子弟和一般富戶,但仍以平民農民為主體,百姓盡皆從徵,家中土地無人照料,父母妻子無人奉養,到時所導致的必定是,土地兼併日益嚴重。致使如今我朝奉行的均田制破壞,府兵徵點制失去了賴以實行的經濟條件,必然導致府兵逃散的情況日漸增多,以致番上衛士缺員,徵防更難調發,到時該如何料理,朝廷為了防衛邊患,軍政大權必然會從中央朝廷,逐漸的轉移到邊疆藩鎮手中,到那時會發生什麼,臣不敢言!”
杜睿的一番話,將太宗說得冷汗淋漓,此前杜睿也曾就府兵制度和太宗說起過,但當時太宗並未上心,此時杜睿細細的剖析了一番之後,太宗才意識到了危機,不免大驚失色,道:“似如此,劉漢之事不遠矣!”
李承乾也是一般表情,心中細細的盤算起了,解決的辦法,但是卻不得要領,他和杜睿畢竟差著千年的見識,心中總覺得府兵制是好的,何曾想到府兵制居然隱藏著這麼大隱患,一個足矣動搖大唐江山的隱患。
這時太宗問道:“杜睿!你既然已經察覺到了府兵制有所不妥,可有解決之道,你這奏本之中言語不詳,如今可暢所欲言。”
杜睿見太宗皇帝到如今總算是聽進去了,也是長出了一口氣,歷朝歷代的改革,變法,全都離不開當權者的支援,若是太宗能站到他這一邊,杜睿雖然不敢保證能讓大唐江山千秋萬代,但也總不至於四百年而亡。
正文 第三十章 陳三事續
杜睿並沒急著對太宗做出回答,而是就他上書所言三事,條條加以批駁,府兵制度的隱患,太宗已經有所感觸,畢竟當初大唐定鼎天下的過程當中,太宗曾作為天策上將軍,征討四方,對兵事的瞭解要比李承乾強的太多。。
緊接著,杜睿又說起了他所陳三事的第二件一一均田制度。
均田制度起源於北魏太和九年,北魏孝武帝頒佈實行“均田制”的詔令,先立戶籍確定人數,之後按照人數授于田地,將全國田畝分為露田和桑田。
()免費電子書下載
露田,即口分田,男十五歲以上給四十畝,女二十畝,奴婢也可以有露田,年滿66歲或身死後須將田歸還官府。露田只能種植穀物和桑麻,不許栽種樹木,並不許買賣。受田的農民每年必須繳納一定數量的租粟、調帛或麻,還必須服徭役和兵役。
桑田,即永業田,男一人二十畝,作為自己的財產,不用還給官府,也可以買賣。
這一制度經歷了北魏,北周,隋朝,一直延續到了大唐年間,就目前的情況來說,均田制度還是好的,有可取之處,在經歷了戰亂之後,中原大地,地廣人稀,土地荒蕪,民生凋敝,均田制度首先一定程度上使無地農民獲得了無主的荒地,農民有了安居樂業的可能,生產積極性提高,同時大片荒